如何培养中学生写出作文的真情实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如何培养中学生写出作文的真情实感

张存霞

河南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一中张存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作文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而作为学生的第一读者,在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时都深感学生作文的空洞、苍白。学生作文时也是苦不堪言,作文便是作难,每逢作文便茶饭不思,日夜难寐,费尽心机,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无啥可写。写作大全,优秀作文选是他们的创作源泉,一旦作文时便熟练地抄袭、拼凑、剪辑、组合,进入了一种机械的制造程序。千百个不同的脑袋里有的是一样的思路、一样的模式、一样的体系。而没有自己丝毫的一点感情,使作文堕落成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拼凑。

那么,怎样培养中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他们也能妙笔生花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应指导学生重新认识作文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指出:“如有所感兴,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于情趣的自然。”作文本应是自己真情实感的一种流露,是自己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一种文字体现,是自己人生经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一种反映。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应让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真心话,敢于写自己的真实事,敢于在作文中倾诉自己的喜悦,自己的困惑,自己的踌躇,自己的惆怅,流露自己的心声,敢于在作文中刻画自己在人生道路中成长的轨迹和印痕,表达自己对生活及生命的认识和了解,表现自己的感情和精神。哪怕她还不成熟,哪怕她还很幼稚,甚至她还很丑陋,但那毕竟是自己的。

二、启发学生写作愿望,激发参与兴趣

教师要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文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采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教师要通过巧妙的诱导,辅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要引导学生去读

古人曰“劳于读书”方可“逸于作文。”这与我们熟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样的。的确,我们的学生作于课堂,囿于课本,与社会相接触的机会少一些,但这还可以用阅读去补充。所有的文学作品多是万千世界中自然美、生活情趣美和自然美、理想美的艺术语言的总结和作家情感的铸炼,是作家用形象思维和织烈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阅读可以说是间接的生活积累。加强我们的学生阅读,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增长他们的见识,扩大他们的视野。认真不断地读书,知识才能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人和文是永远不能分离的。古今中外的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自己的人格来书写作品,用作品来表现自己的人格的。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的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朗读鲁迅、郭沫若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而折服。作文和做人更是紧密相连的,中学生现在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阶段,有着极强的可塑性。我们若希望学生写出品位高雅、言之有物的作文,首先应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五、提高自改作文能力,增强参与意识

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应把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原则。平时的作文,我很少动笔为学生进行修改,而是留心思考,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以此为批改的线索,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去修改。这样不仅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增强了参与作文的意识,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作文的自信心。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艰苦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摸索,需要探讨。但是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能让学生用流畅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反映自己的成长的历程和轨迹。我们的努力就是完成这个目标。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使学生的作文有一个独特的创新见解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