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英烈浩气长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无名英烈浩气长存

袁剑丽

延安市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陕西延安

她是60年前潜入台湾的红色女谍,曾被谢冰莹称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牺牲后30多年,骨灰才被送回内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的背面没有写她的生平,只有三个字:“归来兮”!她就是我党杰出的情报工作者——萧明华。

萧明华1922年8月出生于浙江嘉兴。1947年在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期间,经朱芳春介绍参加了我党的地下活动,朱芳春曾庄重地告诉萧明华,做情报工作是危险的,需要的不仅是热情,更要有坚定的意志,所以做出决定之前,你可以从容认真地考虑几天。

萧明华陡然立起,坚定地说:“还想什么?!我早就想过多少遍了,请您转告组织,我愿意把我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革命事业,一个人能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而死,就无愧于己,无愧于父母和人民的养育之恩。”

1948年6月中旬,萧明华被我冀中军区敌工部派往台湾。她甚至放弃了毕业典礼。临行前,她专程返回老家,探望年迈的双亲。望着已年近耄耋的父亲和早过了花甲的母亲,出于保密的要求,萧明华没法多说什么,只是满含愧疚地对母亲说:“您和爸爸为我们吃了那么多的苦,我这个做女儿的,还没有好好地报答你们,不会怪我吧?”

母亲轻抚女儿的双手说:“有你这样懂事的孩子,我这个做娘的就心满意足了。”

黎明的前夜,肩负重任的萧明华藏起对亲人、对故土的眷恋,义无反顾地远赴海峡对面……

初到台湾,为了工作的隐蔽,萧明华去台湾师范学院任教。在不耽误学校正常的教学、报社的编辑等工作之外,她还负责党内联络工作,并承担情报资料的保管、整理和密写。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本就瘦弱的她身体更加单薄。同志们劝她注意营养和休息,她总是莞尔一笑:“既然我们已把生命置之度外,清贫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又算得了什么?”

从1949年12月至1950年1月,短短两个月,他们排除困难,六次送出重要情报,为我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海南岛和舟山群岛,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情报。大陆解放后,台湾岛立刻淹没在白色恐怖之中。地下工作面临空前的严峻考验。由于台工组短期内活动过于频繁,1950年2月台工组遭到破坏,2月6日深夜,萧明华在自己的宿舍被捕。被捕时,她从容镇定地取下搭在后窗外竹竿上的旗袍,发出了危险报警信号。

被捕后的萧明华,被关押在人称“阎罗殿”的台湾“保安司令部保安处”。“阎罗殿”里残暴的“小鬼”们对她施以电椅、老虎凳、捆绑吊打,五天五夜不许她睡觉,妄图使萧明华在长时间的疲劳中失去自制力,不能进行正常的思维判断,从她纤弱的身上得到情报。年仅28岁的萧明华,正是生命之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她甚至还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却要面临这样的生死抉择和酷刑折磨。

一位曾在敌人看守所做勤杂工的人回忆说,他亲眼看到萧明华遭受到的酷刑,她双手被捆吊在大梁上,满脸鲜血,双手双臂多处骨折,仍坚强不屈,昏去醒来,也只是对行刑的狱卒轻蔑地一笑。在被捕后的278个日日夜夜当中,她以超人的毅力和勇气,经受住了炼狱的考验和煎熬。

1950年11月7日夜,“军法处”看守所办公室的灯光又亮了。难友们都知道,那是敌人在为第二天的处决做准备。

难友们紧紧地围在萧明华身边,低声哽咽着。萧明华明白难友们不舍的心思和情谊,她缓缓地站起来,走到窗边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灯光,又坐在自己的铺位边,微笑着说:“我早有准备。不要紧,大家干自己的事情吧!”

她拿出离开家时母亲送的黄杨木梳,但因受暴刑,手指骨折,她早已不能自己梳头,只好请一直为自己梳头的难友小黄再梳最后一次。小黄流着眼泪,解开萧明华又黑又粗的长辫子小心梳理起来……

萧明华打开自己的包袱,取出李清照的诗集,请难友小廖为大家读《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刚烈的诗句,伴着难友们的低声抽泣,萦绕在牢房中。

11月8日凌晨,黑暗的牢房门打开了。

萧明华沉静地站起来,整理好头发和衣装,同难友们告别:“永别了,姐妹们,愿你们早日自由!”她高昂着头站在戒备森严的军警中,听完“军事法庭”的“宣判”之后,平静地坐下,从容不迫拿起笔,留下了给亲人的最后嘱托:“不要带我的遗骨回家,就让她在台湾吧!”

随后,萧明华被凶恶的敌人绑上汽车,押往马场町刑场。在刑场的沙丘旁,执行的宪兵令她跪下,一向温和纤弱的萧明华突然挣脱两个宪兵的挟持,奋力奔向沙丘顶,昂首高呼:“共产党万岁!共产党万岁!”就这样年仅28岁的萧明华倒在了沙丘顶上,双眸圆睁。

她至死仍不瞑目的双眸,似乎穿越了深深的海峡,望向对岸年迈的父母;似乎穿透岁月的层层纱幕,望尽天涯的不归路。她没有开始的爱情,她对两岸统一的美好愿景,都留在了这双眼睛之中!这不就是历史之眼吗?我无法想象,没有这双眼睛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她和你和我一样,正值青春年华,他们也有对亲情的眷恋,对爱情的期盼,可是为了后辈的幸福,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她毅然选择了牺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把生命交给自己认定的事业。无论艰难险阻,不管成败与否;什么是信念,信念就是信仰的坚持和执着。明知前途坎坷,道路曲折,却永不言弃。

30多年后,她回来了,化作一个手捧的楠木小匣子。就像她的战友、老师于非在墓碑后写的那三个字“归来兮”。“归来兮”,在苍松翠柏的怀抱中,依山傍坡,鸟鸣相伴,祥和而幽静。她从此不再需要忙碌奔波,不再需要忍辱负重,不再需要与敌周旋。“归来兮”,她终于可以躺在祖国的怀抱里,静静休息,常常见到亲人,终于可以享受她期盼已久的幸福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