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浅议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罗正碧

彝良县荞山和平小学云南昭通657600

【摘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是伴随我国社会转型而产生的特殊弱势群体。本文就留守儿童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再结合我校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几点个人看法,旨在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一点薄弱贡献。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心理健康;现状策略

作为农村教师来说,对留守儿童而言,是与孩子们相处时间最多的人(除了孩子们家中老人)。因此,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本职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与照顾,让他们拥有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1]

一、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因素

就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而言,诸多家长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外出务工,长期的分离与陪伴的缺失是很严重的问题。留守儿童大多都是寄托给,或与相伴,他们远离父母,缺乏亲情,性格孤僻。亲戚朋友和空巢老人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育内容片面、临时监护人监护责任浅层化等导致留守儿童产生逆反心理,因而丧失了学习兴趣。

(二)学校教学的限制因素

学校是培养孩子们全面发展的主阵地,其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文化水平以及自身修养的形成是至关重要,但由于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力轻德,导致道德教育滑坡,使这些留守儿童正确的情感价值观难以培养。由于音、体、美及心理健康等课的专业教师紧缺,不能开齐足课程,因而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留守儿童所受的教育的环境相对较差,文化知识与素养培养的严重不平衡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出现。然而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监督的缺失,加之社会对相关娱乐场所的管制、监督不力,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基于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根源,影响最大,学校的教育问题也是急需改善的,针对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改善,是实现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展现人文关怀以及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的基本条件。[2]

二、关爱留守儿童,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策略

(一)建立完整的留守儿童档案

根据当前农村教育的需要,拟定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手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掌握更多的留守儿童信息。建立完整的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有利于将教育教学问题在宽度上延伸,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其中包含学生姓名、住址,家庭成员以及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还包含学校对学生开展的帮扶记录、心理辅导记录以及活动记录等。通过档案的建立还可以加强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或代理监护人的联系,使之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

(二)解决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最不容易纠正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是家庭方面的空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在思想情感上没有交流沟通,缺乏正向的指引和帮助,导致心理上的自卑、敏感、脆弱等问题层出不穷。陪伴的缺失,物质的方式的弥补,不同程度的溺爱等,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出现性格上的自私,暴躁。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建立教师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为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做到良好的沟通和引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留守儿童创设宽松、愉悦的良好环境,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例如定期举行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办图书角、音体美兴趣小组活动等。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特长,展现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从而增强生活与学习的信心,使其感受成长的快乐。

(三)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随着社会发展,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他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因此,当地党和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重点研究,给政策、找思路,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要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各界爱心人士和当地退休老教师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创新留守儿童的管理模式,拟定一对一帮扶计划,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问题。要开齐开足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要招聘心理辅导教师给孩子们在心理上的辅导,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轨人群、不法场所,纠正孩子们在生活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让留守儿童确立人格上的自尊,生活中的自律,成长过程中的自强。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自觉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加强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通过微信、QQ电话等经常保持与孩子们的沟通与联系,给他们以亲情上的抚慰。一句话,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多措并举,相互协调配合,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总而言之,全面开展留守儿童这个特殊弱势群体的关爱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而言,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对于留守儿童教师来说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挑战。因此,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纽带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携手、群策群力,共献爱心。

参考文献:

[1]孙文中.家庭为本: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需求与社会支持系统[J].开发研究.2016.(06):137-142.

[2]杨汇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路径的社会学考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