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

龚显锋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643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急诊外科收治的创伤患者共有3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死亡的因素与相关的急救方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得知抢救成功的共有152例(50.67%),死亡的共有148例(49.33%),包括120例(40.00%)为院前死亡,其中以31-60岁之间的患者具有最高的死亡率,P<0.05;分析造成死亡的因素包括高空坠物、交通事故、重物创击、刀具砍伤、其他等,其中以交通事故伤造成的死亡率最高,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现场急救状况差、ISS评分大于等于16分,GCS评分低,机械通气、年龄较大。结论实际抢救急诊创伤患者时,应严格分析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不断将抢救水平提高,利于将抢救的成功率提高。

关键词:急诊外科创伤;危险因素;急救措施;病死

Riskfactorsandemergencymeasuresfordeathoftraumapatientsinemergencysurgery

Gongxianfeng

Departmentofemergency,ZigongFirstPeople'sHospital,Sichuan643000,

Objectivetoexploretheriskfactorsandemergencymeasuresofdeathintraumapatientsinemergencysurgery.Methods300casesoftraumapatientsintheemergencysurgerywereselected,andtheclinicaldat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andthefactorsofdeathandrelatedemergencyplanweresummarized.Resultsinallpatients,152cases(50.67%)weresuccessfullyrescuedafteractivetreatment.Therewere148cases(49.33%)ofdeath,including120cases(40%)forprehospitaldeath.Amongthem,thepatientswith31-60yearsofagehadthehighestmortalityrate,P<0.05;thefactorscausingdeathincludedhighaltitudefalling,trafficaccidents,Thedeathratecausedbytrafficaccidentwasthehighest,P<0.05.After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theindependentriskfactorsthatresultedinthedeathofthepatientsincludedthepoorconditionoffirstaidinthefield,theISSscoregreaterthan16points,thelowGCSscore,themechanicalventilationandtheolderage.Conclusionwhenrescuingemergencypatients,theriskfactorsofdeathshouldbeanalyzedstrictly,andthelevelofrescueshouldbeimprovedtoimprovethesuccessrateofrescue.

[keyword]emergencysurgerytrauma,riskfactors,firstaidmeasures,casefatality.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导致各种创伤事件不断频发,其中分析引发我国人口死亡的一类重要因素为创伤[1]。医院的急诊外科患者通过具有紧急复杂的病情,在短时间内将会迅速发展,对疾病造成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实际抢救工作需要耗费较高的人力物力,难度较大[2-3]。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该类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与急救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急诊外科收治的创伤患者共有3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损伤部位包括腹部、颅脑、四肢、脊柱、肺部等,140例为多发伤,144例为女性的患者,156例为男性的患者,3岁为最小年龄,87岁为最大年龄,(45.23±5.47)岁为平均年龄。

1.2方法

对于急诊创伤患者来说,引发失血性休克的现象较为常见,实际救治时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2条以上),及时补充体液,全面评估其病情发展情况,便于明确具体的治疗方案。呼吸道应保持畅通的状态,若患者突然病情危急应及时机械通气。若稳定了病情,应展开全面的检查工作,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来说,开放性伤口较容易出现,实际抢救时应重点观察出血的现象,若伴有活动性出血现象,应及时给予止血工作,对创面给予无菌纱布覆盖,并给予绷带加压止血;若输液四肢开放骨折且损伤了大动脉等现象,应及时进行止血,固定好骨折的肢体;若属于头皮出血,应及时加压包扎止血。

1.3观察项目

将患者的死亡率、年龄情况、死亡发生原因、死亡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统计学资料记录至SPSS21.0的软件中进行处理,选择P<0.05表示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30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的共有152例(50.67%),死亡的共有148例(49.33%),其中院前死亡的共有120例(40.00%),占据所有死亡患者的百分比达到81.08%;148例死亡患者中,年龄低于30岁的共有36例(24.32%),年龄在31-60岁之间的共有88例(59.46%),年龄超过60岁的共有24例(16.22%),由此得知,不同年龄段中,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为31-60岁。

2.2死亡因素分析

下表1知晓,造成死亡的因素包括高空坠物、交通事故、重物创击、刀具砍伤、其他等,其中以交通事故伤造成的死亡率最高,P<0.05。

表1造成患者死亡的因素分析

2.3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表2知晓,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现场急救状况差、ISS评分大于等于16分,GCS评分低、机械通气、年龄较大。

3讨论

急诊创伤属于我国人口死亡的一类重要因素,本次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包括现场急救状况差、ISS评分大于等于16分,GCS评分低、机械通气、年龄较大,其中以31-60岁之间的患者具有最高的死亡率,交通事故属于死亡人数最多的因素,相比未给予机械通气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的患者死亡率更高,ISS评分大于等于16分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GCS评分较低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临床研究指出,对急诊创伤患者的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得知,随着年龄的递增,将会逐渐增加其死亡率,相比其他年龄段,年龄大于等于65岁的患者发生创伤死亡的概率较高,后者为前者的3倍之多[4-5]。实际对患者进行抢救时,选择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但是该类患者救治过程中可能由于这一操作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引发肺损伤等不良情况,说明实际抢救时应对呼吸机合理使用[6]。对患者给予创伤评分可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ISS与GCS评分均为创伤评分,实际救治时,对其创伤评分进行合理评估,便于帮助患者进行积极的救治,且许多学者认同对严重创伤患者应在0.5h内进行积极进行疾病的救治,利于将存活率浸提不提高,所以说,医院急诊科应在接受到严重创伤患者后及时构建快速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救治效果[7-9]。

综上情况可知,实际抢救急诊创伤患者时,应严格分析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不断将抢救水平提高,利于将抢救的成功率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慧雯,李筑英,黄玉娟等.儿童创伤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7,24(4):292-295.

[2]贾磊,郁慧杰,陆锦琪等.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9):654-658.

[3]袁方,贤慧玲,李博等.创伤后急性肾损伤发生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11):1431-1436.

[4]王立强,李洋,刘成刚等.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1):832-835.

[5]谢朝云,熊芸,孙静等.新生儿重症细菌性肺炎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7):512-515.

[6]王海霞,郑瑞强,林华等.基于RIFLE标准急性肾损伤患者发病率及病死率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3):276-279.

[7]周啟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3):265-268.

[8]程振宇,陈亦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分析[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4):303-305.

[9]李军,罗吉辉.急诊室危重症创伤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急救干预方法探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