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护理中行为干预的临床价值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先兆流产护理中行为干预的临床价值评价

刘宇露

武宁县人民医院332330

摘要: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先兆流产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52例)及该基础上的行为干预(观察组52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2%)与对照组患者(84.6%)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能有效提升先兆流产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先兆流产;护理干预;行为干预

前言

先兆流产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类型,患者由于妊娠时间28周以前就已经出现阴道流血、下腹部疼痛等症状,此时患者子宫颈口未开且胎膜未破,也并无妊娠产物排出,因此仍然保留有妊娠希望【1】。但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及护理,则很有可能引发流产、早产等症状。本次研究将分析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措施及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104例先兆流产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52例)患者年龄由低至高20岁~42岁,平均(26.4±2.6)岁,孕周有短及长10~26周,平均(16.6±1.9)周;对照组(52例)患者年龄由低至高20岁~42岁,平均(26.8±2.1)岁,孕周有短及长10~26周,平均(16.2±2.1)周。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遵从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联合患者家属引导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行为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认知干预:先兆流产患者出于对母婴安全的担忧,很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程度各异的紧张、恐惧、焦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2】。对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确的疾病宣教,为其讲解先兆流产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案、护理措施、注意事项等,结合患者当前临床症状使其认识到先兆流产的严重危害性和可治愈性;同时护理人员应联合患者实际日常生活,针对患者饮食、运动、情绪、环境、睡眠、药物、过往疾病等多项内容进行了解分析,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和自我认知,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对母婴安全有危险的因素内容,从而更具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行为干预方案;

②行为干预:首先针对患者药物干预,护理人员应联合患者家属监督管理患者正确用药,帮助患者记录每日用药的时间、药量、持续时间等,观察患者后续症状变化;针对患者环境,护理人员要求患者家属必须为其创建舒适、通风、安静的住宿环境,避免外界噪音干扰的同时保持室内良好的温度与湿度,要求患者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换义务。同时护理人员要求患者必须保持个人卫生清洁,指导患者正确的皮肤清洁、会阴清洁方法,要求患者定期洗澡并更换内衣,严禁患者治疗期间进入泳池及浴池以预防感染;针对患者睡眠,护理人员应联合家属要求患者每晚准时入睡,至少保持每天8小时睡眠时间,严禁患者白日过度劳累以维持患者充足体力;针对患者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应定期检查其阴道流血量级性质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增加或者组织物排出则立即告知医生,给予对症治疗。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联合患者探寻患者生活中兴趣,充实患者生活内容,针对患者生活中不良习惯予以纠正,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放松状态,如此身心健康以完成妊娠。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3】:显效:患者阴道流血症状完全消除且妊娠正常,保持身心健康;有效:患者阴道流血症状偶有出现,但仍能维持妊娠超过28周;无效:患者早产、流产。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格中,分别以()、(%)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检验、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2%)与对照组患者(84.6%)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的改变,当前世界女性日常生活中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导致各种各样的妇科疾病患者数量不断上升。临床研究显示【4】,当前我国先兆流产患者数量正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已经成为威胁个人健康及家庭幸福的重要疾病类型。而先兆流产患者的病发原因众多,患者过往疾病、内分泌因素、生殖器官因素、遗传环境因素等,均是导致先兆流产病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医护人员在对症治疗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身心健康,避免外界因素对先兆流产患者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为干预,以认知干预为基础建立患者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疾病认知,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以行为干预为手段,纠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帮助患者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状态,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确保患者健康合理的用药治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5】,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保护患者妊娠有积极效果。而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P<0.05),说明行为干预能有效提升先兆流产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护理干预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3):125.

[2]谭雪飞.认知行为干预及信息支持对先兆流产产妇心理状况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6,35(25):156-158.

[3]金月仙.认知护理干预对社区高龄孕妇先兆流产的护理分析[J].医药前沿,2015,5(26):262-263.

[4]于艳辉.护理干预对先兆流产患者心理健康影响的积极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224-225.

[5]陈瑶女.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5):55-56.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