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超声评价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多普勒超声评价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熊海军曾小锋

宜丰县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300

摘要:目的对多普勒超声评价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共选取532例患者,范围是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对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从骨科大手术后1周、2周进行,检查手段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法。结果在532例患者中,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208例,有39.10%的发生率。其中血栓发生在单侧的发生率为82.69%,共172例。双侧肢体发生血栓的发生率为17.31%,共36例。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在术后1周后检出的有166例,发生率为79.80%,术后2周的占18.7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多发生在骨科大手术1周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准确度和敏感度高且无创,临床价值明显。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引言: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骨折后发生率较高,属于周围血管栓塞阻塞性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行骨科手术后要特别注意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若深静脉血栓情况严重可能会引发肺栓塞,严重的会致死。经临床实践证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肺栓塞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此,对骨科大手术后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是具有临床需求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敏感度和准确性高的特点,可对患者进行重复检查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研究多普勒超声评价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时主要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行骨科大手术的532例患者,具体的对骨科大手术后1周、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成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容量为532,年龄20~92岁,平均54岁。患者进行的骨科大手术类型和数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6例;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1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20例;股骨干骨折45例;股骨髁上骨折21例;胫骨平台骨折65例。

1.2仪器和方法

多普勒超声设备为PhilipsiE33、GE-V730Expert、GE,LOGIQ3pro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6~12MHz,检测下肢深静脉时可变频检测。让患者保持仰卧位,自上而下检查,检查起始点为股总静脉,沿着静脉主干及分支(股总静脉、大隐静脉、股浅静脉和深静脉等)进行详尽检查。通过二维图像检查静脉管腔内径扩张情况,管腔内的张力大小要进行横断面上的观察,管腔内径是否变扁以及管腔内透声情况要通过探头加压的方式检查,多普勒检测频谱形态。凸阵探头主要用来检测增粗明显的下肢,得到明显的深部血管的血流状况图像情况。

1.3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标准

探测时能够在静脉管腔内测出血栓回声;探头加压静脉时静脉腔不变形;超声无法检测到静脉腔内血流频谱或者呼吸并不对频谱产生影响;血流信号不是彩色且出现充盈缺损。

2结果

在选取的532例患者中一共有208例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有39.10%的发生率,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有135例男性患者,发生率为25.37%,有73例女性患者。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在单侧的患者发生率为82.69%,共172例。发生在双侧的频率为17.31%,共36例。从发生的年龄上来看,各个年龄段均有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其中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为60~70岁患者48例,占23.07%;70~80岁患者75例,占36.05%。在发病的患者中,术后1周的发病率高达79.80%,共166例。2周后的发病率为18.75%,有39例。按照手术类型看发病率,则发病率较高的骨科手术类型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发生率为69.77%,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发生率为55.00%,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发生率为47.54%,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发生率为29.33%。

3讨论

在近年来的临床病例中,在进行大骨科手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分析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可知,患者长时间卧床,肢体被固定或是经历了大型的外伤手术等都会增大患者的血液粘稠度,从而增大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在分析本次研究的病例时可知患者的整体年龄偏大,并且有严重创伤,有着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研究发现血栓的发生率和患者年龄有直接关系,患者年龄越大,手术后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越大。大骨科手术后容易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骨科手术一般有较长的操作时间,有较大的额局部损失并且可能会间接损伤患者血管。患者在进行大骨科手术后需要卧床一段时间,患肢被固定,导致血液流动减慢,极易引起深静脉血栓。有一部分行大骨科手术的患者在止血时会使用电动气囊止血带,使用电动囊止血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否相关并无定论,但是有研究发现使用电动囊止血带会增加膝关节置换术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一般会感到肢体的肿胀和疼痛,肿胀主要是由于深静脉血栓

和大骨科手术之后制动回流引起的,如何区分是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肿胀还是手术之后的正常肿胀是学者应该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并无明显的下肢肿胀和其他不适症状,80%以上的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鉴于此,为了提高骨科大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要辅助其他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88%~98%的敏感度和97%~100%的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达96%以上。

多普勒超声检查安全性高、敏感度高、操作方便可重复应用,在检查患者时对患者的体位无要求,患者依从性高,且得到的血管壁、血管腔的二维图像清晰度高,能够提供给医师观察血流状态和血栓部位的良好视角,大大提高了对肌间血栓的诊断效率。但是在具体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时也有需要注意的点:一是当血流缓慢或回声较低时血流信号可能不被显示,此时为了避免漏诊要适当调整增益;二是当急性血栓发生在下肢近段静脉内时,为了防止血栓脱落引起栓塞不能对探头用力,以挤压局部血管或对远端肢体产生挤压;三是要用横切以及纵切检查小腿肌间的方式检查肌间静脉;四是要特别注意年龄较大的患者的血栓发生情况,及时做好早期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结语: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行大骨科手术后的发病率较高,当患者年龄较大且进行的骨科手术较为复杂时有更高的发病率。下肢深静脉血栓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要想确诊需要辅助其他的相关检查,而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法则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且操作淡方便,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是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的首要额临床选择。

参考文献:

[1]莫志伟,黄武生,李西,彭家彪,蒋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科手术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9:3747-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