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分析

傅波涛

傅波涛

洞口县中医院湖南邵阳422300

摘要: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接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66例,将之按照数字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3)。两组都常规应用醋酸泼尼松,实验组加用环磷酰胺。分析两组病情的缓解情况,比较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尿蛋白定量明显比对照组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环磷酰胺疗法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进行施治,能够显著改善其机体指标,提高疗效,促进病情恢复。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环磷酰胺;醋酸泼尼松

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特发性膜性肾病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病机和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密切相关[1]。现阶段,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临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虽有助于减轻患者肾小球损伤的程度,但预后差。对此,本文将以66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接诊于2015年1月-2017年8月)为对象,着重分析环磷酰胺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应用效果,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66例,择取自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病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将所选病例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33例。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为26-78岁,平均(48.25±4.16)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为27-79岁,平均(48.91±4.28)岁。患者都自愿参与此研究,既往无相关药物过敏史,依从性良好,临床资料完整,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两组的就诊时间和病情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2]

(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2)不耐受本研究所用药物者。(3)合并其它严重器官疾病者。(4)因过敏性紫癜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膜性肾病者。

1.3方法

患者明确诊断后都接受常规治疗: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脂药物与利尿剂等。对照组加用醋酸泼尼松,详细如下:醋酸泼尼松片,40-60mg/次,早餐后服用,1次/d,连续治疗12w后逐渐减少用药量,然后再以15mg/d的用药量继续治疗12个月。对于合并糖尿病、机体抵抗力差以及糖耐量异常的病患,需减少醋酸泼尼松的用药量为原剂量的一半。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环磷酰胺,详细如下:取环磷酰胺,1000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对患者施以静脉滴注治疗,每个月用药1次,待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调整用药频率为每2个月用药1次。

1.4评价指标

患者用药期间均获得随访,结束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和尿蛋白定量,并对其作出比较。

1.5疗效判断[3]

(1)完全缓解,血白蛋白超过30g/L;尿白蛋白定性为(-);血肌酐恢复正常。(2)部分缓解,血白蛋白超过30g/L;尿白蛋白低于基础值的一半;血肌酐恢复正常。(3)无效,血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白蛋白均未改善。两组总有效率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组例数*100%]公式进行计算。

1.6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分析

治疗前,实验组的血白蛋白水平和尿蛋白定量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束治疗后,实验组的血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尿蛋白定量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2.2治疗效果分析

表2显示,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87.88%,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目前,特发性膜性肾病在我国临床上比较常见,可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影响。而糖皮质激素则是本病的一种常见治疗药物,比如:泼尼松等,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以及抗炎等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减少炎性渗出,降低细胞膜通透性[4]。此外,泼尼松还能加快蛋白质分解的速度,提高葡萄糖利用率,并能起到促使胃液分泌以及提高食欲的作用。但有报道称,单用泼尼松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进行施治,疗效不佳,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肾功能持续损伤的情况,从而引发了肾功能不全并发症。

环磷酰胺为双功能烷化剂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能够对RNA以及DNA造成干扰,能够通过和DNA进行交叉联结的方式,起到抑制DNA合成机制的作用[5]。因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比较强,所以,在现阶段中,该药物被广泛应用在了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当中。此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血白蛋白和尿蛋白定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环磷酰胺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尿蛋白含量,维持肾功能稳定,促进相关症状和体征缓解,改善预后。

总之,利用环磷酰胺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进行施治,疗效显著,病情恢复快,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燕,左科,王波等.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前瞻性对照性临床观察[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2,21(2):109-114.

[2]江罗佳,冯益宇,房向东等.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系统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121-126.

[3]刘国建,鲍运霞,张威等.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5,49(5):446-449.

[4]郭醉爽,王建生,郭明好等.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疗效及性激素水平影响的比较[J].山东医药,2016,56(46):11-14.

[5]李舒,王玲,张敏芳等.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和预测因素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31(11):8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