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颅脑外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陈志

陈志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江西鹰潭335000

摘要:目的:探索颅脑外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期间我院颅脑外伤6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评分(12.15±1.53)分、NIHSS评分(7.84±1.62)分、COS评分(5.76±0.11)分、术后愈合时间(3.16±1.78)周、病死率(0.00%)、并发症发生率(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颅脑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效果;分析

颅脑外伤主要是指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的丘脑下部损伤、脑干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随着研究的深入,可发现大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若干预不及时,可导致意识障碍逐渐加重,生命体征出现明显变化,为了控制病情,早期常运用亚低温、激素、脱水等常规治疗方案,但整体疗效性和预后效果均不佳,对此部分学者提议实施手术治疗[2]。为了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手术方案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价值性,如下文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颅脑外伤患者(60例),采用信封随机化分组模式,即两组(各有30例),均在2015年1月1日到2018年4月9日期间收治。入选标准:(1)患者经MRI、CT检查,确诊为颅脑外伤;(2)患者均无先天性脑功能萎缩或畸形现象;(3)患者均无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其他重要脏器受损现象;(4)患者均存在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抵触情绪患者;(2)排除存在听力障碍患者;(3)排除存在精神家族史患者。

观察组患者中15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2.65±5.11)岁;受伤原因:8例为击打伤,11例为高处坠落伤,11例为交通事故伤。

对照组患者中14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2.18±5.52)岁;受伤原因:6例为击打伤,12例为高处坠落伤,12例为交通事故伤。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首先取额颞或颞顶马蹄形切口,去除8厘米×10厘米的骨瓣,骨窗底部略高于耳上方,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血肿,并实施减压缝合。

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首先可在患者颧弓上耳屏前1厘米进行切开,直至顶骨正中线,随后再延续至额部发际下,保持骨瓣大小为10~12厘米×12~15厘米,呈放射状剪开硬膜,加强止血工作,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血肿,再实施减张缝合,采取筋膜或人工脑膜等措施修补硬膜。对于颅内压较高者,还需在术前进行脑疝,打开部分硬膜,进行减压操作,骨窗需尽量接近颅底,扩大骨窗,术中充分减压,对于双侧损伤患者,还需采取双侧减压手术[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满分15分,昏迷程度越重者的昏迷指数越低分)[4]、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数越高,受损情况越严重)、CO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分为死亡;2分为植物生存;3分为重度残疾;4分为轻度残疾;5分为恢复良好)、术后愈合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22.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COS评分、术后愈合时间、病死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早期表现为说话凌乱、构词不清、昏迷、意识模糊不清、头晕、头痛、恶心等,为了避免造成不可逆损伤,还需加强临床治疗,通过合理的手术干预,能够及时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高压,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主要优势在于:(1)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能够避免因骨窗较小造成术后脑组织在骨窗内出现坏死、嵌顿现象;(2)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能够利于缓冲颅内压增高,且通过颞极和额极的充分性内减压,能够促使患者顺利度过脑水肿高峰期,使得颅内组织有较大的代偿空间;(3)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能够达到充分的外减压目的,减轻脑膨出,促进血液回流,消除脑肿胀对大脑凸面静脉和侧裂血管的压迫;(4)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能够促使手术视野广泛,在直视情况下,对中颅窝、前颅窝、顶叶、颞叶、额叶等挫伤组织和血肿进行清除,降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几率发生,快速降低颅内压,促进病情康复,改善预后,且通过暴露手术部位,还能够减轻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性,利于清除颅内坏死、血肿组织,从而降低临床病死率和病残率。

虽然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利用价值较高,但本次试验中,仍有术后脑膨出、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其主要是由于切口缝合不严密、去骨瓣面积过小、硬脑膜未缝合、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改变、切口处张力过高、负氮平衡等原因引起,对此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加大去骨瓣区骨窗、行双侧去大骨瓣、扩大硬膜腔减张缝合等降低其发生率;(2)术中避免颅内压迅速下降,可较少减压对侧的再出血,特别是对于远隔部位的再出血,一旦发现,除少数血肿量较小外均应及时再次开颅清除血肿;(3)对于术后脑脊液切口漏的患者可先行漏口清创缝合术;(4)在手术前还需注意手术适应证,对颅底进行有效的减压工作。

总而言之,标准大骨瓣减压相对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的安全性能更好,但临床中还需准确掌握患者的手术指证,严格规范手术操作步骤,才可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周林裕,代永庆,包志军等.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9):2349-2352.

[2]刘金志.高压氧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预后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80-82.

[3]段友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108-110.

[4]管峥峰,狄剑秋,杨超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3):9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