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

聂倩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四川绵阳621900

摘要:护理质量作为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护理质量管理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价值及其与患者结局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科学、灵敏、实用、统一的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对护理工作所能影响的最重要的患者结局进行评价,提升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并体现护理的独特价值,促进良好护理环境的形成、优质护理的深化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敏感与特异性;质量评价;护理;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而敏感性指标的选择是护理质量评价的关键所在。客观、科学、敏感的质量指标不仅可以有效评价护理质量,而且能正确地帮助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指导护理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对护理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一、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概念

关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定义,最科学、引用最频繁的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的定义,即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对护理质量的量化测定,是用来评价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活动的工具,也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是一项原则、程序、评价尺度,是保证高水平护理的测量手段,是评价患者护理质量的关键,其结果能敏感地影响护理实践,并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护理质量的水平。

二、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临床应用

在ANA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建立了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全国性的护理质量数据收集与监控。美国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JCI)以患者安全为核心,制订了6项国际安全目标。随着JCI认证的推广,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医院将其作为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并进行数据的监测与分析。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澳洲国家将行为管理、自制管理、营养管理、疼痛管理、移动能力及灵敏性、皮肤护理、以护理计划为基础的标准化需求评估、临床照护需要、口腔卫生、感觉缺失、睡眠、情感支持、感染控制作为老年护理质量的敏感性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对养老院护理质量进行监控。泰国Kunaviktikul等提出的9项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并进一步检验了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Yamagishi等在日本尝试建立护理质量监控系统,选择的监测指标分别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约束具使用率、坠床跌倒发生率、给药错误发生率、压疮发生率。他们认为不良事件指标是医院护理质量监控的最佳内容,反映护理结局的重要信息,同时也是反映患者安全的重要指标,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医疗体制与疾病构成特点,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应用与选择也会因此有所不同。在英国,人的尊严高于一切,护理人员会采用药物镇静、一对一护理等替代约束器具的使用,从而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时,医院把尊严作为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也随之发生改变。基于医疗赔付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Kavanagh等提出了将感染、压疮、坠床跌倒引发的损伤、抢救失败、患者死亡、久滞ICU、再入院率等作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三、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研究进展

我国早期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多为证据基础不足、循证力度薄弱的文献描述和经验性总结,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且多为针对护理环节质量的定性评价,强调具体技术项目的规范化程度,缺少对患者结局及其整体健康状况的关注,研究方法以文献回顾、专家咨询为主的质性研究较多,少数量性研究使用量表评价,但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有待进一步检验。近几年,国际上较为通用的“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在我国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建立中的应用已初见端倪但发展乏力。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框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在系统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制订出了一套护理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运用该模式,采用专家函询法,初步探索了现阶段我国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的关键内容。但这些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在实践中尚未得到证实。护理内外环境的变化,整体护理、责任制护理、优质护理、循证护理的提出和发展,使得护理专业的内涵和范畴得以扩展,我国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已难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实践深化的需要,不能反映患者最敏感的护理改善项目及护理的独特价值。随着美国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蓬勃发展,国内学者也开始了对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探索。2008年,某儿童医学中心在某交通大学医学院资助下开展了《儿科特异性、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的创建》项目,秉承以患儿为中心,以患儿需求为导向,以循证为基础的理念,于2010年提出了在理论和实践上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9个护理特异性质量指标:住院患者护理时数,护士工作满意度,压疮,非计划性拔管,跌倒,给药错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疼痛管理,静脉外渗。同时开发了每个指标相应的评估方法、评估工具、评估标准和指标正常值范围。该院历时6年所创建的适用于我国儿科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病房的《儿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对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在我国专科护理中的探索性发展。借鉴NDNQI系统,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了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的便利性、时效性、动态性特点确立了7项指标:压疮,跌倒或坠床,医院感染,职业保健,非计划性拔管,疼痛评估,约束具使用率。虽然初步构建的7项指标只涵盖了对护理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缺少对护理结构的关注,也未能体现护理人员配置与患者结局之间的关系,但对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在我国综合医院的构建和实施做出了成功的实践尝试。

我国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有必要弥合不足、抓住契机,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以专科护理为突破口,以综合护理为发展方向,以运作良好的专业化技术团队为支撑,基于循证护理的实践,依托全面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平台,逐步构建出科学、灵敏、实用、统一的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以评价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配置与患者结局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提升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体现护理的独特价值,深化优质护理内涵,谋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于秀琴,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015.

[2]周文华,李海燕,浅谈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