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有限内固定及完全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外固定、有限内固定及完全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比较

王小飞黄玉兰郑精祥

玉山县中医院江西上饶334700

摘要:目的比较外固定、有限内固定及完全内固定在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各20例。分别为外固定组、有限内固定组及完全内固定组,比较三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完全内固定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腕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有限内固定组及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固定在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中效果最为显著,保证了桡骨远端的长度,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外固定;有限内固定;完全固定;C型桡骨远端骨折

C型桡骨远端骨折是AO分型中骨折最为严重的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1]。由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骨质疾病,一旦受到外力撞击等,容易发生骨折,骨折所造成的移位、短缩,甚至畸形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2-3]。目前,临床上针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通过治疗可有效避免骨折端畸形的产生,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4]。本研究比较外固定、有限内固定及完全内固定在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根据AO分型,均为C型骨折。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外固定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45.37±2.04)岁;有限内固定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44-68岁,平均年龄(46.13±2.11)岁;完全内固定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45.46±2.23)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臂丛麻醉,且保持仰卧位。

1.2.1外固定组

麻醉成功后牵引骨折端,闭合复位,在恢复桡骨远端长度和对位对线关系后,使用夹板、石膏或外固定架进行固定。

1.2.2有限内固定组

麻醉成功后对骨折部位进行牵引,采用有限切开的方式进行复位,选择骨折远端较大骨块,根据患者骨折情况放置1-2枚克氏针,对桡骨骨折近端进行固定,固定完毕后使用外支架或石膏进行固定。

1.2.3完全内固定组

采用桡骨远端掌侧入路的方式,经过桡侧腕屈肌与肱桡肌间隙进入,将桡骨远端充分显露,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后使用掌侧钛板进行固定,固定完毕后不附加任何外固定措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患者进行15个月的随访,采用Gartland评分标准对患者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5],评分0-2分表示优,评分3-8分表示良,评分9-14分表示可,评分≥15分表示差。比较三组腕关节活动度,包括腕关节弯曲和扩张、桡尺骨偏差及旋转角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腕关节功能

完全内固定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有限内固定组及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n(%)

注:与完全内固定组相比,*P<0.05

2.2腕关节活动度

完全内固定组腕关节活动度优于有限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后腕关节活动度比较(°,±s)

注:与完全内固定组相比,*P<0.05

3讨论

医学研究显示[6],桡骨远端骨折破坏了正常的解剖结构,且骨折的移位等因素造成桡骨远端长度不等,引发腕关节力学的改变,影响腕关节功能。采用外固定法对患者骨折端复位,虽然使用石膏、夹板或外固定装置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但由于外固定时间较长,轴向牵引力丧失,导致桡骨远端长度丧失较多,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差;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外固定,内固定中虽然增加了粉碎骨块与皮质接触的机会,并存在骨质吸收情况,但长时间的外固定仍影响了预后腕关节功能的评分;完全内固定治疗使用克氏针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减少了骨质缺失及压缩的情况,且复位时间较早,不会对桡骨远端长度造成影响,此外,完全内固定后无需借助外固定装置再次固定,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7-8]。

本研究结果显示,完全内固定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腕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有限内固定组及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完全内固定在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的维持远期桡骨远端的长度,且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利于腕关节各个方面活动度的提升,对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内固定在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中效果最为显著,保证了桡骨远端的长度,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操儒道,毛丰,马维初,等.小夹板外固定对不同类型Colles骨折固定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医正骨,2016,28(04):25-28,32.

[2]张胜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07):973-975.

[3]金冶华,刘军,邢犇,等.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01):102-104.

[4]黄卫国,马栋.掌侧锁定钛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中期疗效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07):734-740.

[5]李明艳.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07):108-112.

[6]王迪,杜滨,吕尚军,等.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对比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07):425-429.

[7]丁富军,龚景海,顾国明.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01):53-56.

[8]徐南伟,荆鑫,顾加祥,等.支架外固定配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5,41(15):1808-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