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儿童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临床分析

王金凤程超儒

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文山663099

摘要:目的:讨论儿童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的临床分析。方法:研究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0例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患儿的临床资料,整理患儿病历、检查报告,病史等资料,对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检查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总结选取的30例患儿发生慢性腹泻的原因为:炎症性肠病,过敏性胃肠病以及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浮肿、腹泻等;病理检查可证实肠源性蛋白的丢失;消化道内镜及病理检查具有特异性。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引起儿童慢性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且患者临床特点各异,应用病理和消化内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帮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同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儿童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临床分析

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儿童腹泻的发病率较高,儿童腹泻是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1]。儿童腹泻可引起患儿出现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腹泻患儿会合并发生肠道蛋白丢失,一旦发生肠道蛋白丢失,患儿的临床特点就较为复杂[2]。为了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本次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30例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儿童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检查等进行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研究患者数量为30例,均为发生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的患儿,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7.3±1.6)岁。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被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且除患有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外并无其他合并症发生,患者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血清白蛋白<30g/L。(2)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排除精神疾患患者,以及腹泻在6个月内的生理性腹泻。

1.2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患儿的临床资料,整理患儿病历、检查报告(包括24小时大便α1-AT清除率检测、心电图、胃肠镜检查以及病理活检等),病史等资料,对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检查特点进行分析。

1.2.1治疗15例患儿应用泼尼松治疗,起始剂量为1mg/(kg.d),根据患儿病情逐渐减量,美沙拉嗪口服,同时给予肠外营养,对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注意休息,15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9例患儿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治疗前先回避可能致敏食物,药物使用泼尼松和抗组胺药物口服,9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6例患儿为过敏性胃肠炎,治疗前先回避可能致敏食物,药物使用抗变态反应药物与肠道微生态制剂,6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

1.3效果评价总结被选30例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检查特点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SPSS22.0),并归纳整理各项研究数据。

2结果

2.1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病因30例患儿中15例患儿为炎症性肠病,9例患儿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6例患儿为过敏性胃肠炎。因此引起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病因的原因为炎症性肠病,过敏性胃肠病以及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2.2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临床表现30例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5-10次,病程中反复出现发热,部分患儿出现浮肿、下肢水肿、眼睑浮肿伴腹痛、呕吐等。其中3患儿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

2.3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病理检查及内镜检查30例患儿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血清蛋白平均值在(23.18±5.71)g/L(14.5-27.9g/L),24小时大便α1-AT清除率检测平均值在(107.34±45.86)ml/d(55.8-235.4ml/d)。患儿的尿液检查、肝功、肾功,心电图、胸片、B超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5例炎症性肠病患儿内镜检查均无特异性,镜下表现不一;9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儿内镜检查可见黏膜固有层嗜酸性粒细胞>20个/HP,镜下均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部分肠段糜烂、血管模糊。6例过敏性胃肠炎患儿内镜检查可见充血、水肿等表现,镜下从回盲部到全结肠、直肠黏膜都充血,部分肠段黏膜表面见散在指压痕或铜钱样改变。

3讨论

儿童由于生活环境、饮食结构以及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儿童腹泻率较高,尤其慢性腹泻对患儿的影响较大[3]。临床研究发现,引起儿童慢性腹泻的病因较为复杂,患儿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发作时间长,不利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临床对儿童慢性腹泻的研究尤为关注[4]。儿童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的出现主要以患儿低蛋白血症表现为起始,诊断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需对患儿进行病理检查与内镜检查,同时结合患儿临床表现,来进一步确诊。本次研究结果得出,发生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的原因与炎症性肠病,过敏性胃肠病以及嗜酸细胞性胃肠炎造成;患儿表现为发热、浮肿、腹泻等;病理检查可证实肠源性蛋白的丢失;消化道内镜及病理检查具有特异性,可证实肠源性蛋白丢失。本次研究可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洪丽,龚四堂,耿岚岚,等.儿童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3,(4):306-310.

[2]蒋莉,王丽娟,胡云海,等.儿童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6):657-660.

[3]庄睿丹,唐鲁静,方优红,等.儿童肠内营养47例临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6,(7):500-503.

[4]Honda,A.,Kakihana,K.,Mori,J.etal.GastrointestinalAAamyloidosisfollowing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inapatientwith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J].Leukemiaandlymphoma,2013,54(8):1794-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