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旋肩法处理肩难产产妇分娩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改良式旋肩法处理肩难产产妇分娩临床效果评价

孙琳

常德市汉寿县人民医院常德汉寿415900

摘要:目的评价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旋肩法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7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肩难产产妇和其胎儿,根据接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接产,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旋肩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更短、产后出血量更少;另外,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与对照组的28.21%相比较有着较大优势。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旋肩法处理,能够减少新生儿和产妇风险事件产生,还能缩短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式旋肩法;肩难产;臂丛神经损伤;产后出血

在分娩过程中会存在肩难产状况,也就是胎儿肩部卡住,使分娩受阻,在所有自然分娩中约有0.2-2%的产生率,若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容易造成新生儿窒息、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同时也容易造成产妇软产道裂伤,甚至发生产后出血,给母婴的生命造成威胁[1]。但是,肩难产是无法提前预测的,仅能在分娩中利用有效的接诊方法进行处理,才能避免分娩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次我院围绕改良式旋肩法进行深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7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肩难产产妇和其胎儿,根据接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产妇年龄范围20-39岁,平均(31.2±0.7)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6±0.3)周,其中26例初产妇、13例经产妇;观察组产妇年龄范围21-40岁,平均(31.6±0.5)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8±0.7)周,其中25例初产妇、14例经产妇。以上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分娩中实施传统的接产方法,进入第2产程,助产护士右手撑住产妇的臀部,宫缩时用左手手指顶住会阴部,露出胎儿枕部后,指导产妇呼吸,在宫缩间隙屏住呼吸并向下用力,促使胎头缓慢娩出后,对胎儿口鼻中的羊水进行挤压,之后助产士一只手保护会阴,另一只手轻轻向下按压胎儿颈部,促使前肩缓慢娩出,再向上抬胎颈,使胎儿后肩缓慢娩出。

观察组在分娩中实施改良式旋肩法,进入第2产程,助产护士指导产妇使用正确的腹压,在宫缩间隙屏住呼吸并向下用力,促使胎头缓慢娩出,之后指导产妇呼气使腹压消除,若产妇不再用力向下屏气或宫缩停止,助产士要将胎儿复位的同时向外慢慢旋转,待再次宫缩时帮助产妇最大限度弯曲大腿,并贴于腹部,指导产妇环抱膝盖,当宫缩再次来临时,指导产妇屏住呼吸向下用力,此时助产士要做好会阴保护,并用左手对胎儿颈部进行轻轻的按压,促使胎儿前肩缓慢娩出,之后将胎儿颈部向上轻轻抬起,让后肩从会阴前缘缓慢娩出。

1.3观察指标

首先,利用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对新生儿生命素质和生理指标进行评分,新生儿正常:8-10分,轻度窒息:4-7分,重度窒息:0-3分;其次,记录总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然后,对新生儿并发症进行记录,包括臂丛神经损伤、肱骨骨折、锁骨骨折、窒息;最后,对产妇并发症进行记录,包括软产道裂伤、会阴侧切伤口继发性裂伤、产后出血。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记录和分析,均值±平方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当组间差异较大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程、出血量

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程、出血量(x±s)

3讨论

肩难产是影响新生儿和产妇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发生与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等有关,同时与产妇骨盆解剖异常、分娩中第1、第2产程时间延长等也有着密切联系,肩难产后要及时采取准确、有效的处理措施[2-3]。在传统接产中,旋肩法是常用方式,但是难以提高母婴的安全性,和分娩的效果,因此,改良式旋肩法被推出并逐渐应用。

传统的旋肩法主要是对胎儿的后肩部进行旋转,以帮助分娩,但是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不仅会降低新生儿的安全,还会使产程延长、出血量增加,并且母婴均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降低分娩的质量[4]。而改良式旋肩法,是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将产妇的大腿屈曲,紧贴腹部,并对产道的情况进行评估,对胎儿的头部进行轻轻的旋转和牵拉,促使胎儿肩部位于产妇骨盆斜颈处,如果胎儿背部位于产道左侧,则逆时针旋转45度,如果胎儿背部处于产道右侧,则顺时针旋转45度,促使前后肩娩出,让胎儿缓慢的滑出产道,从而让产程缩短,提高分娩的安全性,改善自然分娩的质量[5-6]。

本次研究中,应用改良式旋肩法处理的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为(7.63±1.24)小时,产后总出血量为(159.36±18.26)ml,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为(9.94±0.05)分,与传统方法接产的对照组相比较,产程短、出血量少、Apgar评分高;另外,观察组新生儿中共计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共计10例,发生率为25.64%;观察组产妇共计有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共计11例,总发生率高达28.2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均呈现统计学意义(P均<0.05)。由此可见,经过改良的旋肩法,在肩难产的处理上针对性更强,不仅能够缩短产程、减少出血,还提升了分娩的安全性。一方面,在分娩中改良式旋肩法能够避免牵拉力过大,损伤新生儿的臂丛神经,同时还能避免太大幅度的旋转,使新生儿肩部被产妇盆骨挤压而骨折,所以让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提高,并减少臂丛神经损伤、肱骨骨折、锁骨骨折、窒息等并发症的产生。另一方面,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会对产妇的会阴做好保护,降低外部牵拉力的同时,提高内部推动力,从而避免分娩中发生撕裂伤,或会阴侧切伤口继发性裂伤,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产后出血,提升自然分娩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旋肩法处理,能够减少新生儿和产妇风险事件产生,还能缩短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文,古丹婷,古丽端,等.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与传统娩肩法预防肩难产新生儿产伤的效果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6):96-98.

[2]贾琳,赵娟,李雪兰.Gasbin法配合牵后臂处理肩难产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2):173-175.

[3]何慧芳,彭检妹,贾晓婕.自然娩肩法对产科肩部难产及产伤的预防作用[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7):30-33.

[4]谢秋红.新模式娩肩法在预防肩难产及母儿产伤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16):15-15.

[5]朱惠娟.晚娩肩助产法预防肩难产和新生儿产伤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3):180-182.

[6]方海兰,王咸菊.胎肩新式分娩机转处理肩难产的方法和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