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骨伤诊疗与禅宗南少林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畲族骨伤诊疗与禅宗南少林的关系

许素贞李声国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福州福建355200)

【摘要】畲族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为保障健康和部落安全,发展出了既具自身特色、又吸纳少林禅医精华的骨伤诊疗技术。但畲族由于有语文无文字,其治疗骨伤的宝贵经验只能口口相传,因此基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畲族医药的发展历史对丰富中医药传统医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畲族;佛教禅宗;少林禅医

Abstract:Inthestrugglewithnature,Shenationalitypeopledeveloporthopedictreatmenttechnologyinordertoprotectthehealthandsafetyoftribal.Theynotonlyplaytheirowncharacteristics,butalsoabsorbtheessenceofShaolinZenmedicinetopracticeboldly,AndtheseactionsleadtotheformationofShenationality’sorthopedictreatmenttechnology.Inordertoenrichtheconnot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eshouldstudythedevelopmenthistoryofShenationality’smedicinefrommultipleangles,multiplelayers.

Keywords:Shenationalityorthopedics;ZenBuddhism;ShaolinZenmedicine

畲族是活跃在我国华东的一少数民族,是福建的主体少数民族,全省共有37.51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2.87%,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4.25%,其发展历史悠久。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生活经验,为了长久的生存,畲族同胞根据生存条件,以族内通婚发展敷衍人口。保护部落安全,他们自发牧居山林田野以草药防治疾病。春来冬往,依季节采药,既防亦治。在出现骨折外傷時,根据损伤情况区别处理。由于畲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因此积累的宝贵经验只能够口口相传。治疗骨傷经验也是如此。

1畲族武术与少林武术的关系

为了强身健体,畲族同胞在农耕劳作过程中发明了畲家拳,并发展成为南派武术的重要派系之一。独特的技击风格及练功方法展现了南派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畲家拳源流历来纷说较众,有源自盘瓠说、南少林说、盘瓠与南少林武术结合说等传说。随着畲家拳数百年的发展,其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拳种分类和悠久的文化底蕴,从闽东有关寕德金斗洋畲家拳的历史可以略见端倪。中国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武术科研委员会主任林荫生教授,集美大学体育美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兰润生教授等,曾投人大量的精力进行挖掘整理,其结果都肯定了与南少林功夫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近代武术名著《少林拳秘诀》中记载:“国内有两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闽中”。‘中州’指的是嵩山少林寺。而‘闽中’则指福建的中部。实际上在福建的禅宗寺院都可以看到有少林功夫的影子,因此,在了解畲族武术与少林功夫的历史渊源后,再来研究畲族武术与南少林禅医的关系自然水到渠成。因为习武健身稍有不慎就会伤及身体,身体既伤就需疗治,除了畲族同胞自我完善的延用家传草药,对外来的先进经验自然也包容利用。尤其少林功夫的药物更加珍视。然而畲族同胞在何种历史条件下认识并吸收少林功夫的治疗方法来保护同胞的健康?林荫生教授和兰润生教授在研究畲家拳的源流过程生肯定了与南少林的历史渊源,而其中的联系又如何?查阅研究佛教宗门时,笔者发现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福建禅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禅宗始祖少林寺在五代时期发展衍化出五宗即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所谓一花开五叶。后又化出黄龙、杨岐二派,合前五家,称为五宗七派。在发展和保护禅宗各个时期,诸多来自中原祖庭的禅师会把北少林的武功带到传播地,自然也会把北少林的骨伤诊疗技术一同传播到传播地。资料显示马祖道一禅师于天宝初年离湖南南岳入闽后,使禅宗在福建扎根发展,虽然净土宗、天台宗、三论宗、律宗、慈恩宗、贤首宗、密宗、禅宗等八大主要宗派在福建不同程度地传播过。而其中影响最大、最为流行的是禅宗。福建大多数寺庙皆属禅宗各个宗派。各派系都把据有的寺院作为繁衍本派门下第子的祖业,尤其同时为了传经布道,很自然的应用强身健体的少林功夫为当地百姓疗伤治病。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也很自然的与畲族同胞有了深度的交流。众所周知,属于禅宗并肇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少林医药学,唐宋时期逐步成势,金元时期开始形成学派,并鼎盛于明朝。但是发生于明初永乐年间在闽东地面上毁寺杀僧这一历史事件和清朝发生在闽地的荡灭南少林事件使禅宗在福建的发展遭受几乎灭门的灾难。而处于逃难的僧人,在得到畲族同胞的接济时,依据佛教感恩理念,也自然的会将少林功夫“禅、医、武”精神传播给畲族同胞,尤其健身武术和整骨疗伤技术。同时,曾经在八闽大地留下的南少林足迹,无论是闽南,还是闽中,还是闽东,少林功夫的“禅、医、武”精神都可以找到。更何况畲族同胞就杂居在八闽大地上,拜少林僧人为师也好,救少林僧人得到回报也罢,其关系是密切不可分割是事实。

2畲族骨傷治疗与少林禅医关系

闽东的畲族正骨多数在局部喷洒清水或米醋、酒,刺激损伤部位皮肤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继之拔伸牵引,捏搓推拿,提按端挤,旋转展伸,因势利导,资以整复。手法复位后外用小竹片或杉树皮固定,竹片自行设计加工制造,厚薄、宽窄、长短各异,适用于各种不同骨折固定,然后在夹片间上药,再用宽2~3寸的青布包扎,3~7天调整夹片一次,继续上药,至今依然。这种正复手法几乎是少林功夫的再现,其包扎用料以方便易得的竹片和杉木皮,也是见载与少林伤科典籍的翻版。外敷药虽然少林伤科多用膏剂,而畲族同胞则多采用新鲜草药,略有差别。正复后强调要“静”,使局部固定,骨折断端不移位,3~5天后皮肤发痒,表示气血已运行,可适当作周围关节轻微活动,以不影响伤处为准,14~20天后可作小幅度活动,促进气血豁达,经络疏通,调动机体抗病,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这些细节也基本与少林功夫如出一辙。畲族同胞其使用草药有单方或复方,根据医者经验与病情而定,赋形剂有的配用鸡蛋清或菜油、酒调敷,有的用于蒸糯米饭捣烂如泥调药敷,有的用去核黑枣或鸡汁、甚至用活小鸡捣烂外敷,也选用土木香、毛花杨桃等粘性大的草药捣烂外敷。也有畲医配合内服药,如用蟑螂、水蛭、蜈蚣、坑蟹、鹰爪、山羊血、狗骨等配药,也有用麝香、熊胆子、乳香、没药、红花等中药配方,处方不尽一致,但剂量都比较大。

对伤的诊断,畲族同胞在了解患者自诉后,以望诊、切诊、触诊、观指甲、看眼睛、药物试探等方法收集临床资料。望诊观气色、表现、姿态等全身情况及局部体征,以判断伤的部位与轻重。切诊强调注意伤脉的特点,断顺逆与生死。新伤、瘀血停积者脉宜坚强而实,不宜虚细而涩,见洪大者顺,沉细者恶;出血过多者脉宜虚细而涩,不宜坚强而实,见沉小者顺,洪大者恶;六脉模糊者外症虽轻而预后多不良,外症虽重而脉来缓和有神者预后良好;倘重伤痛极而偶然现结代脉,非属恶候等。以手触摸、按伤痛部位之触诊,是据手感和伤者表情判断伤的轻重、范围及预后。观指甲判断受伤的轻重与部位。先观指甲根部白色环(俗称伤环),轻伤环少,重伤者多。再观各指,头部主要观拇指甲,胸部主要观食指甲,脐上观中指甲、下腹部观无名指甲,四肢观尾指甲,在指甲中又有特定部位,中间从外到内有头、心肝、脾胃、腰脐、丹田、七珠尾、阴囊,两侧分为左右肩胛骨、乳房、腰、膀胱,不同部位受伤与受伤轻重在指甲中都有反映,而观指甲主要靠经验。看眼睛主要是观看巩膜,以瞳孔为中心,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上方为前部胸腹伤,下方为背部伤,内侧为左胁肋上下伤,外侧为右侧胁肋上下伤,观察巩膜部有无红点、黄点、黑斑点。红点多为新伤、轻伤;黄点为中度伤,黑斑点为重伤或旧伤。这些以望诊、切诊、触诊、观指甲、看眼睛、药物试探等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的过程,与少林伤科的操作过程也大同小异。可见畲族骨傷治疗与少林禅医的关系,在长久的历史过程,早已经建立了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既发展了畲族本民族的骨伤诊疗技术,有宏扬了中国特有的少林禅医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结语

畲族是活跃在福建的主体少数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生活经验,为保障健康,保护部落安全,他们自发习武以健身。牧居山林田野以草药防治疾病。同时又不断吸纳少林禅医先进方法,以强化健体强身的功能,在处理意外损伤骨折同时,不断发挥自身特色,又把少林禅医精华大胆地付诸实践,光大弘扬。在认识相互间的关系时,还应当注意到佛教禅宗入闽和建立禅宗道场,以及历史事件的影响,才能更好的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畲族医药的发展历史,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丰富传统医学内涵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缪仕晖,郭学松.《金斗洋“畲族武术”研究》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4.26(1)30-32.

[2]雷后兴;鄢连和;陶云海.中国畲族民间医药调查报告[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06)3.

[3]杨曾文、蒋明忠著.《马祖道一与中国禅宗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9-1.

[4]王泽鸿、陈焕光.《闽东畲医雷晋全正骨经验与传略》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年01期.

[5]李声国.《钟氏畲医世家的初步调查》中华医史杂志2001年第4月252-253.

[6]姚志贤.《南少林拳械武医汇宗》四季出版社出版2015-08-21.

[7]戴义龙.《南少林拳医汇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