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迟岳峰宋海林

威海卫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目的:分析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5例,观察组在腹腔镜下施予粘连松解术治疗,对照组施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疗效。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等手术指标均比对照组优越,且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9%,明显比对照在20%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不但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粘连松解术;临床疗效

在普外科,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粘连性肠梗阻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类型,症状经常反复发作,如果不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将梗阻解除,则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在该疾病的治疗中,传统临床上应用的是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高,患者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近年来,现代医疗事业日渐发展进步,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为了进一步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分为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与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现将研究做如下报道: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来自于2015年1月至2016年这一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0例,为了方便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以下两组:观察组(35例),19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在14至70岁之间,平均(43±5.7)岁,病程在4至24小时之间,平均(13±6.3)小时,17例为1级粘连,12例为2级粘连,6例为3级粘连。对照组(35例),年龄在15至70岁之间,平均(44±4.8)岁,病程在3至24小时之间,平均(13±4.2)小时,18例为1级粘连,12例为2级粘连,5例为3级粘连。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经粘连性肠梗阻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均有腹部手术史,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有比较的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施予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实施气管全麻,调整患者姿势为仰卧位,建立人工气腹,在脐上部大约1横指处作一个弧形切口,长度在1cm左右,将Trocar套管针置入,置入腹腔镜,对粘连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如果患者肠梗阻由小肠、网膜与腹部粘连导致,则应用分离钳或者电凝分离剪对粘连进行分离;如果患者粘连矫情,则直接应用分离钳进行分离,并应用电凝刀进行辅助;如果手术发现患者肠管被损伤,则应用带针肠线将肠管浆膜层缝合起来。术后,应用腹腔镜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应用无菌纱布擦净,将适量生物蛋白胶注入。

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与术前准备与观察组相同,在腹直肌旁边或者腹部正中作手术切口,长度约为6-10cm,如果患者粘连为小片与束带粘连,则进行常规分离与切断;如果为复发性粘连或者粘连比较广泛,则实施小肠叠排列术,术后,置入引流管。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抗感染、肠胃减压治疗。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1.4数据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s)代表计量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结果

2.1比较两组手术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大致相同,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并发症

观察组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现象出现,术后,1例出现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1/35);对照组患者术后3例出现切口感染,3例出现肠瘘,1例出现腹膜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0%(7/3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在临床上,粘连性肠梗阻比较常见,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粘连性肠梗阻与患者长时间肠胃功能紊乱、暴饮暴食、突然变换体位有密切的联系性,该疾病的发病基础通常为肠管粘连成角、肠腔狭窄[2]。粘连性肠梗阻发病后,患者大多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不但会对肠胃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而且会导致全身生理出现紊乱,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接收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后,应该及时实施有效治疗措施,传统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为开腹手术,虽然疗效较为理想,能够将粘连有效松解、分离,但手术的创口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恢复[3]。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日渐发展进步,腹腔镜被广泛应用到手术治疗中,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临床上逐渐扩大了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的应用范围,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微创手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创伤小,患者疼痛程度轻,操作简单。其次,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最后,术后,肠胃功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患者住院时间不长,恢复时间短。但在具体的应用中,应该注意注意病例的选择,对手术适应症进行严格把握,如果明确患者曾经接受过腹部手术、临床诊断明确、在腹部可明确扪及孤立胀大肠袢、患者没有合并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则可采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

此外,在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对粘连性肠梗阻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警惕出现一种并发症,对这些并发症进行防治:(1)腹腔、肠管广泛性粘连再次发生,对于此种并发症,应该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合理应用预防性抗生素,术中发现缺血可疑部位时,应用大网膜进行覆盖,严格控制手术中的各项无菌操作,手术完成后,对腹腔进行彻底清洁,并再次应用腹腔镜进行检查,确保没有丝线头、纱布、切除组织等异物存在,随后再应用大网膜对切口下方进行覆盖[4]。另外,如果患者存在腹膜内炎症,则应该及时治疗,术后,嘱咐患者早期积极到床下活动,以促进肠胃的蠕动与恢复。(2)肠瘘、肠管受到损伤,在首次穿刺前,由于不明确腹腔内粘连的具体情况,容易损伤肠管。因此,首次穿刺时,应该应用开放式方法,术中对病变粘连部位通常位于肠管与原手术切口的下方,分离时应该保证动作轻柔性,以免对肠壁浆膜造成损伤。另外,在对点踏板进行踩踏时,不可连续进行,而应该应用鼓点式进行踩踏,部门电钩热量过对对肠管造成损伤。(3)腹腔感染,对于此并发症的防治,术前应该规范应用抗生素,保证术中的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炎性渗出。此外,如果患者腹膜内出现严重,则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炎症扩散。总而言之,将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应用到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不但能够实现良好的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而且术受腹部不会有明显疤痕存在,能够满足患者对腹部美观性的要求。

本次研究中,分别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在手术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优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治疗时,临床上应该合理选择适应症,尽量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徐锐,庄文.腹腔镜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4):596-598.

[2]侯开庆,彭勃.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6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4):637-638.

[3]杨超,陈华,钟源波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8例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5):806-807.

[4]段栩飞,叶国刚,孙烜等.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小儿小肠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7):50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