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运动与补水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射击运动与补水研究

刘玉明

黑龙江省射自剑训练管理中心刘玉明

人体中水的含量由水的摄入、排除之间的平衡来调节。同所有营养素一样,正常的水的摄入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缺乏和过量都不行。水是人体最多组成部分占体重的50%~60%.

1水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

水是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必不可少的介质,没有水一切代谢活动便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了。水是体内吸收、运输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废物的最重要的载体。这是由于水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通过循环系统转运。维持正常体温:水的汽化热很大,1克水汽化要吸收580卡热,汗液的蒸发可散发大量热量,从而避免体温过高。润滑功能:泪液、唾液、关节液、胸腔腹腔的浆液起着润滑组织间经常发生的摩擦的作用。

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水:饮料水700~1000ml;食物水500~1200ml;代谢水或体内氧化水300ml。而呼吸蒸发350ml;皮肤蒸发500ml;粪便排除50~150ml;经尿液排除600~1500ml。

2运动时水代谢的特点

剧烈或大量运动可使体内排出体热而大量出汗,同时通气量增加而从呼吸道丢失的水分,主要有以下特点。

2.1出汗速率高,出汗量大。运动强度是影响出汗率的主要因素,运动时的出汗率与运动强度成正比。出汗率还与运动的持续时间、运动环境的温湿度和热辐射强度、运动者的适应等因素有关,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热幅度强度越高,出汗率越高。

2.2排尿量少。由于大量出汗,致使机体失水量增多,加上运动时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的滤过率都减少,常常导致少尿或无尿。

2.3呼吸道排水量大。运动时呼吸的频率加快和幅度加深,使从呼吸道丢失的水分增加,可达平时的10~20倍。

2.4代谢水产生增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运动中分解代谢产生的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水,使代谢水的量增多。

3运动性脱水和预防

运动性脱水是指人们由于运动而引起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特别是钠离子)丢失过多的现象。运动员在低温环境下运动,虽无大量汗液丢失,但因寒冷导致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尿液增多,从呼吸道呼出的水分和从皮肤蒸发的非显性出汗也较多,也可能造成机体的脱水。

运动性脱水按照脱水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状态分为三种类型:即等渗性失水(水和电解质等比例丢失,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内)、高渗性脱水(水丢失大于电解质丢失)、低渗性脱水(水丢失小于电解质丢失)。高渗性脱水常因失汗太多或饮水不足所致,如在高温环境下运动致使大量出汗,或在烈日下暴晒,由于呼吸道和皮肤丢失大量的水分,而没有补液。因为汗液为低渗透液,丢失的水分大于钠的丢失,血浆钠等电解质浓度增高导致高渗水脱水。低渗水脱水常因大量脱水后只补水不补盐所致,运动性脱水实际上是机体水分与电解质特别是钠的共同丢失。

4运动性脱水的主要预防措施

第一,提高对运动性脱水的耐受性:经过在各种环境中进行各种强度的运动和训练,可增强对运动性脱水的耐受性。

第二,进行补液防止和纠正脱水:运动性脱水的关键是及时的补液,使机体水分达到平衡,应根据运动情况和运动特点,在运动的前、中后补水补液。补水的原则是少量多次进行补充,同时还应适量补充无机盐。

5运动补液

5.1补液的指征。一般说来,渴感是确定是否出现脱水的最早和有效的主要指标,其他脱水表现出现的较晚,但必须指出,当感到口渴时,水分丢失已达到体重的3%,即已处于轻度脱水状态。此外,还可以根据上述运动性脱水的各种症状来判断脱水。因此,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体质、运动训练或比赛的情况和环境因素及时补液,甚至在训练前或比赛前预防性补液,避免运动性脱水的发生。

5.2补液的方法。

5.2.1补液的原则。补充补液应该遵循预防性补充的原则和少量多次的原则。预防性补充可以避免脱水的发生,防止运动能力的下降。少量多次可以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液对胃肠道和心血管造成负担。为保持最大的运动能力和最迅速的恢复体力,补液的总量一定要大于失水的总量,特别是补钠的量一定要大于丢失的量。

5.2.2运动前补液。根据运动项目和天气环境的具体情况,在运动前适量补液是必要的,可以避免脱水发生后再补充纠正的不良反应。专家建议在运动前2小时饮用400~600ml的含有电解质和糖的饮料。也可以在运动前15~20分钟补液400~700ml,要少量多次饮用,运动前忌讳一次性大量饮水。

5.2.3运动中补液。如果运动中出汗量大,为了预防脱水的发生,有必要在运动中补液。补液的量要根据出汗量的多少而定,在一般情况下,补液的总量不超过800ml/h,运动中补液必须少量多次的进行,如果运动时间长于60分钟,需要考虑补充含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如不超过60分钟,补充纯水即可。

5.2.4运动后补水。运动后也要进行补液,使进出机体的液体达到平衡,补液量的多少可根据体重的丢失情况而定,运动后也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应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以促进血容量的恢复。运动中丢失的体液应该在次日晨得到恢复,检测运动员的体重可了解恢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