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加闭合克氏针治疗肱骨外髁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0
/ 2

手法复位加闭合克氏针治疗肱骨外髁骨折

朱智波

永州市中心医院 湖南 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肱骨外髁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加闭合克氏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肱骨外髁骨折患者计86例,随机分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n=43)与采用手法复位加闭合克氏针治疗实验组(n=43),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开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肘关节优良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肱骨外髁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加闭合克氏针治疗疗效理想,且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法复位;肱骨外髁骨折;克氏针

肱骨外髁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好发于儿童,在儿童肘部骨折中占构成比30~40%,多为暴力损伤所导致。根据骨折移位方向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前者发生率较高,约90%。对于本病,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肘内翻畸形,严重时可导致手部功能丧失甚至终身残疾[1]。而在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或切开内固定治疗时,前者固定效果不佳,后者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故需要探讨更为理想的方案。为此,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功肱骨外髁骨折患者86例为对象,评估了切开内固定术与采用手法复位加闭合克氏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肱骨外髁骨折患者计86例,随机分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n=43)与采用手法复位加闭合克氏针治疗实验组(n=43)。对照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13岁,均数(6.42±1.28)岁,包括伸直型39例,屈曲型4例,实验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13岁,均数(6.54±1.32)岁,包括伸直型38例,屈曲型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患者均符合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标准,已经签订同意书,Gartland分型为II~III型,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家属已经签署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类型骨折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取仰卧位,全麻后将患肢放在胸前,于肘后侧正中入路,并以尺骨鹰嘴为中心,行常约8cm的S样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并对肱三头肌腱膜进行钝性分离,使患处传给你分暴露。结合患者骨折类型以及复位需求,可上纵行分离肱三头肌腱膜,但一般需控制在肱骨远端的1/3处,避免神经损伤。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并以两枚1.5mm克氏针从巩固(肱骨)内\外髁交叉置入,对肘关节进行活动,未见骨折移位,且活动度较好,则可止血后缝合[2]。对针尾,在切口附近皮肤穿出,剪断弯折。实验组则采用手法复位加闭合克氏针进行治疗,术中取仰卧位,全麻后将患者患肢放到C型臂机上,屈肘,50°即可,并顺着前壁(前臂)行纵轴持续牵引,同腋窝位置行反牵引,对重叠移位情况进行纠正。术中透视,如果伴随成角移位,需要及时加以纠正。并在牵引的状态之下,由术者以双手拇指顶着患者的骨折远端,并向远端进行推挤,并以2~5指顶住骨折近端,屈肘,使骨折复位。并在透视情况,对骨折对位情况进行验证,对位良好后,即可置入2~3枚克氏钉加以固定。需要注意的是,在进针时需要注意对患者尺神经的保护,以手触摸尺神经沟,而后(应该是偏前处)进针,必要时可行小切口,游离尺神经,在直视下避开进针[3]。两组克氏针均需要剪短后对针尾进行弯折,并对肘关节功能位使用石膏固定。

1.3观察指标

对比手术相关指标,设定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开长度以及住院时间。(2)对比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采用Casstbanm法进行评价,肘关节可伸15°,屈曲130°,则可判定为优,肘关节可伸40°以上,屈曲130°以上,则可判定为良,肘关节可伸50°以上,屈曲110°以上,则可判定为良,未达到良标准,则判定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处理,设定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开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表 (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开长度(cm)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实验组

T

P值

43

43

74.91±11.44

60.14±10.52

6.2318

0.0000

60.21±13.78

15.61±10.23

17.0410

0.0000

9.44±2.13

0.50±0.01

27.5040

0.0000

7.84±1.52

3.31±1.26

16.7367

0.0000

2.2肘关节功能

实验组肘关节功能优33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35%(41/43),对照组肘关节功能优34例,良6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3.02%(40/43),实验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X2=0.496,P=0.481)。

讨论

肱骨外髁骨折属于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为伸直型,而该部位血管神经丰富,如果出现骨折,很容易造成附近神经与血管的损伤,对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均存在较大的不良影响,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而对于本病,手法复位配合石膏托固定属于传统治疗方式,但该方案内固定缺乏坚强,发生再次移位的几率很高,且需要多次开展X线复查,可能加重患儿的痛苦。而切开复位内固定虽然复位较好,对需要剥离较多的软组织,手术时间长,切开大,容易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另外伴随较为严重的瘢痕,可能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4]。而采用手法复位配合闭合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案进行治疗时,在手术复位时借助了X线C型臂机,能够有效保障骨折复位对位的良好,而采用闭合置入克氏针的方式,也能够减轻对患者的损伤,对提高固定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价值。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开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方案对患者的损伤小。两组患者肘关节优良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则说明该方案固定效果可靠。综上所述,对肱骨外髁骨折(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加闭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疗效理想,能够保障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且可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欣, 刘宏, 肖晟,等. 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J]. 中国骨伤, 2017, 30(1):60-63.

[2]郑健, 付美清, 赵敏. 闭合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ⅡB、Ⅲ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临床骨科杂志, 2017, 20(6):668-672.

[3]张国刚, 程海, 余峰,等.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与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比较[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 34(7):612-614.

[4]夏永杰, 曹琳. 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4(1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