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 精神因素与疾病康复 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浅论 精神因素与疾病康复 的关系

潘长春

山东省安丘市精神病防治院 262100

精神因素对身心健康的 影响 ,早为人们所认识。“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个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谚语,就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祖国医学中“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就是用中医的观点对精神因素致病的高度概括。 现代 西医也 研究 证明,精神因素确实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使之相关功能失调而致病。当然,精神因素并不都是起消极作用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则可以充分调动人体各系统的潜能,给人增添无比强大的抗病能力,开朗快乐的性格不但能促使疾病早日康复,而且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 社会 、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以及人们对疾病的发生、 发展 和转归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精神因素在疾病康复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性。本文试图通过 分析 精神因素与疾病康复的因果关系,来唤起医务人员,除注重药物在康复过程中的 治疗 作用外,千万不可忽视精神因素对疾病康复作用的重要性。现就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影响疾病康复的精神因素分析如下。

1 自身因素的影响

1.1 修养、脾性的影响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rates)有一句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的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重要的多。在这里他强调了心身的统一观,主张在治疗上必须注意病人的个性特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病人的影响。也就是说,同一种病在不同人身上,其表现和感觉,以及康复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如一个心理健康,素质良好,性格开朗的人,他患病后能够正视现实,遇悲不忧,积极配合治疗,可能疾病就会很快康复或延缓病情发展进程。而一个意志薄弱,对挫折承受能力和境遇适应能力差的人,他患病后很可能就会悲中加忧,一厥不振,陷入痛苦的深渊,从而加重了病情的恶化或延长了康复的时间。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当耳闻贾宝玉与薛宝钗婚配时,一气而厥,悲愤谢世。虽然仅为小说所述,但也是对现实生活中精神因素致病的一个典型概括。

1.2 心境、情绪的影响 一个人的心情好坏,同样也可直接影响着自身机体的康复过程。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状态不一,所以不同的外界刺激就可引起不同的情绪变化。即是同一外界刺激,不同的人也可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或虽产生相同的情绪变化,但其激烈的程度也不尽然。正常情况下,情绪变化并不一定影响康复,但如患病的强烈刺激或原有不良情绪持续过久,超过了人体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和程度时,就会引起某些脏器功能失调而导致病情恶化或延缓康复进程。著名生 理学 家卡诺等人就发现情绪对于机体生理过程有着明显影响。他指出,受植物神经系统所控制的生理现象,如内分泌、肌紧张和循环活动等,都能为情绪所改变。而各种不同的情绪状况引起有关器官功能紊乱的情况持续下去,最终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临床上我们也发现一些高血压、冠心病、癌症、溃疡病、偏头痛、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疾病,都与长期的不良情绪和恶劣的心情有关。当然良好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情对疾病的康复也是大有好处的。它可以积极调动体内强大的防御系统,最大可能地促使病态功能尽快转化为正常功能,恢复健康。我们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情绪与康复的因果关系。

2 他人因素的影响

2.1 同类病人的影响 同一病室,同一单元或家族中曾患有同类病史,以及从不同资料和信息中所获得的同一种疾病的最终转归,在不同病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如一个心理健康,乐天处世的癌症患者,他可能就会面对现实、善待人生、轻装上阵,吸取同类病人与癌症抗争中的经验教训,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延缓病情发展的进程,乃至延长生命。相反,一个理性较差、负性情绪大的同一种病人,他无 疑就会加速病情恶化,以缩短寿命。现实生活中这类病例枚不胜举。

2.2 社会 、亲友关怀程度的 影响 大家都知道,人在痛苦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同情和关怀,那怕几句知心的话或几滴共鸣的眼泪,都可以使他倍感亲切和心情愉悦。尤其是患了难以治愈的重症者,更是体会深刻。笔者在临床上也发现 治疗 方法 相同的同一种病人,是否有亲情的关怀及关怀的程度与患者的康复进程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病残者常伴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心理变化所致。一些患重病症者往往会产生悲观、厌世和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而这些消极情绪又极易加重病情,影响康复。如果患者生存环境良好,患病后能及时得到社会及亲友无微不至的关怀,那么,他的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病情也就 自然 康复的快。

3 医护人员的因素

3.1 语言、态度的影响 一个人患了病,尤其是患了绝症或重症后必然会影响他的精神状态。临床上多表现为感情脆弱、脾气怪异、多疑固执等。此时,医护人员一句得体的语言就可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一句温馨的话语就可以安抚患者的情绪,使之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如果与病人交谈时,不注意自己语言的 科学 性,谨慎性和安慰性,就可能给患者“雪上加霜。”带来负面效应,甚至因一语不慎,给患者造成终生遗憾。所以说,一个医护人员,一定要有高尚的医德,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尽可能给患者带去春的温暖和亲情,以唤起生的希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切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和自己语言的权威性。

3.2 行为、作风的影响 一个医护人员给患者的信任感,首先是从第一印象开始的。而第一印象主要是从行为和作风上反应的,即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等。行为端正、举止大方、衣着得体,作风严谨的医护人员,就会给患者以愉悦感和亲近感,自然就增强了他的信任和信心。反之,行为不端,衣冠不整、作风疲沓,只能引起患者的反感和不信任,潜在地给患者增加了心理负担和不良情绪。因此说,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甚至不经意的一顾一盼和一个眼神,都会被处于敏感状态的患者察颜观色后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医务人员在与病人接触时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用自己职业决定的具有权威性的科学严谨和亲切的语言态势来充分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