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思考

扎西罗布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审计部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审计制度,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尤其是近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稳步发展的阶段,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制度组成部分;成为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工作观的有效手段。本文对经济责任审计可能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对策和措施,希望对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良好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经济责任;风险防范;审计

1、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 1.1 未按规定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经济责任审计师对被审单位前任负责人任职期间其所在企业(机构)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相关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的活动。其时间跨度可能非常长,审计覆盖面非常广,专业性也非常强,需要实施大量的审计程序进行取证核实,比如采用分析复核、现场询问查证、重点抽样等方法,结合会计核算系统查看科目明细账、凭证分录,并进行分类汇总、筛选抽样等。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因疏忽、不重视等主客观等原因没有严格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该访谈没有访谈、该银行函证的没有银行函证,审计人员就无法获得充分、必要的审计证据,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客观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这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最根本的风险。 1.2 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不及时、不全面 因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非常广,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进行佐证,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资料,如企业组织结构、资本结构、经营业务构成、重要资产产权证明、重要投资合同、贷款合同、主管部门有关政策批文等;有关管理制度,如公司章程及相关议事规则、内部财务核算制度、业务操作规程、授权与权限制度、费用开支审批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领导人员任职、免职有关文件,任期内领导职责分工文件、年度绩效目标、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年度经济分析报告;重大决策事项有关的文件及会议纪要、决议;任期述职报告;任期内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及有关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如果由于沟通不当,被审计单位在提供上述资料和数据过程中不实事求,选择性地提供材料,或是采取“挤牙膏”式的工作态度,这种情形下就会严重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判断,发表与事实真相差异较大或与履职情况不相符合的审计评价和结论。 1.3 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定量评价标准 根据两办文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干部考核评价等规定,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审计评价。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主要依据定性评价标准来衡量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程度,而定性评价标准受限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评价结论过于主观,随意性较大,对同一类别、同一层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职情况,审计结论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和可比。

2、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2.1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审计质量控制是为实现审计质量目标,依据审计标准对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整体活动,它包括对审计人员的控制,如审计人员独立性、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控制等;以及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比如做好审前调查、重视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管理等,尤其审计过程控制是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中心环节。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就是要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行为的约束力,规范审计操作程序,使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管理工作按预定的目标在规定的程序中运行,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2 加强沟通协调,确保资料提供及时、准确、全面 恰当合理地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可以获得对方的尊重、认同和理解,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非常重要。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需要搜集大量的履职情况资料,我确保资料提供及时、准确,审计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与被审单位做好审计项目进点前的协调沟通,充分、完整地向被审单位表达审计项目的目的、要求、内容以及需要被审单位配合的工作事项,以获得被审单位的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要做好审计进点前准备工作,对需要审查的资料,应事先制定明确、详细的资料清单,并给予被审单位充分的时间以作应对和准备,同时主动与被审单位做好解释沟通工作;三是避免形式主义,可以邮件报送的资料绝不打印寄送,会计凭证、账簿等资料可以到现场查看,以减少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日常经营业务的影响,多一些沟通和换位思考,以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定量评价标准 为客观、准确反映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需要构建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根据两办文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实施细则,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依据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审计评价标准,以衡量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程度。而审计评价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业绩比较、运用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指标量化分析、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或事项置于相关经济社会环境中加以分析等。经济责任审计定量评价可以客观衡量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程度,避免审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同时结合定性评价标准形成综合评价,审计结论才会更加可靠和准确。 2.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提升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升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一是要优化审计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企业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职情况进行的全覆盖审计,涉及生产经营方方面面和多种专业,而优化审计准入门槛,构建多元结构的经济责任审计队伍是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最快捷的途径;二是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和培训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实务培训和审计技能经验交流,努力对标并学习对标单位优秀经验和最佳实践,提升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审计理论和实践能力;第三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专家库制度,邀请各领域、各专业人才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对专业性疑难问题时,可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答疑解惑。

结语: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按规定实施审计程序,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分析财务数据、与各层级人员开展访谈,以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的具体情况,并最终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履职情况做出最客观、准确的评价。而影响审计结论和判断的因素会有很多,如未按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被审计单位没有提供全面、准确的资料和数据、经济责任审计标准缺乏定量标准都可能影响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后发表了与事实真相差异较大或与履职情况不相符合的审计评价和结论。

参考文献: [1]王光健.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J].会计师,2018(16):54-55. [2]马富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6):226. [3]赵临东.试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成因及防范[J].法制博览,2018(2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