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疗效分析

孙莉莉

湖北省黄石市鄂东医疗集团市妇幼保健 435000

摘要目的:探索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症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全麻腹部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全麻苏醒期躁动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指标以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躁动时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状态,进一步降低躁动发生率。

关键词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血压变化,躁动发生率

全麻苏醒期躁动属于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常见的并发症,具体表现为兴奋、躁动、定向能力障碍,患者会表现出语无伦次、妄想思维、哭喊、呻吟以及肢体的无意识动作等行为,在此期间患者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无意识的行为会促使患者不自主的拔出引流管、气管插管以及其他异常工作引起患者伤口出血等情况,导致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严重者出现其他并发症|[1]。本研究主要探索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减少全麻苏醒躁动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全麻苏醒期的患者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硬币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100例患者包括成年女性86例,儿童14例,成年女性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44岁,平均年龄为(27.6±5.1)岁。儿童最小为6岁,最大为12岁,其平均年龄为(9.2±1.3)岁,所有患者ASA为II级,全麻麻醉的平均时间为(4.3±1.5)小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1.2.1术前为患者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全麻手术之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然后将全麻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手术结果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向患者进行简要介绍,使患者对于全麻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在为患者进行详细讲解的过程中获取患者的认可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了解患者对于全麻手术所产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然后有针对性的为患者进行疏通,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在获得患者最大认可的情况下,向患者讲解术中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从而使患者能够在全麻手术的过程中尽可能通过自主意识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在患者心里建立起心理防御机制,预防苏醒期躁动。

1.2.2术后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措施

在术后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体位,去枕平卧,为患者保暖,提供适合患者休息的病房空气温度和湿度。防止与患者相连的医疗器械对患者的血管和神经造成压力,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对于应用了松紧带的患者应防止松紧带过紧,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预防苏醒期躁动症状的出现。充分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此外在病房为患者提供绿色植物、音乐、视频等相关需求,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需要[2]

1.2.3遵照医嘱应用镇静药物和镇痛药物

患者在全麻手术之后应严格遵照医嘱给予患者镇静药物和镇痛药物,减轻患者在全麻康复期的疼痛症状,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对于应用药物之后患者仍有躁动倾向时应及时呼叫医生进行处理,对于部分患者可采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通过有效的镇痛可以缓解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出现的躁动。

1.2.4密切观察患者的康复状态

患者在全麻手术之后由于药物和手术的作用,会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很多变化,因此在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密切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针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有异常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然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变化,比如头痛、烦躁不安,如有发现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治疗[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的心率和血压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程度,躁动程度分为4个级别,安静为0分,轻微的肢体躁动为1分,无刺激时即出现躁动为2分,强烈的躁动行为需要进行强制制止时为3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时运用SPASS22.0统计软件,计量材料5df8816190151_html_f3f220eb4dfbaa20.gif 表示,t检验,计数材料[n(%)]表示,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对比(5df8816190151_html_f3f220eb4dfbaa20.gif )

组别

例数

收缩压(KPa)

舒张压(KPa)

心率(次/分)

对照组

50

148.6±10.5

95.1±8.2

86.1±6.2

观察组

50

136.8±10.2

83.1±7.6

75.4±5.9

注: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躁动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3分

2分

1分

总发生率

对照组

50

6

7

4

17(34.0)

观察组

50

0

3

1

4(8.0)

注: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引起患者出现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较多,麻醉因素、手术因素以及患者的自主情绪都会引起患者在全麻手术之后出现全麻苏醒期躁动,该症状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研究认为通过外科手术,会造成患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尤其是对腹部手术对患者造成的重大创伤和高出血量,引起患者内脏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在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下引起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和不适感,表现为全麻苏醒期躁动症状[4]。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从术前心理防御,到术后舒适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对患者进行心理和体征监测,从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的相应的护理操作,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苏醒期躁动症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有效防止了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术后的血压和心率,降低躁动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梁彦超,陈嘉茜. 舒适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评价[J]. 贵州医药,2017,41(04):441-442.

[2]张昱. 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护理中施行细节化服务的效果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8):85-86.

[3]叶友英. 综合护理模式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5):118-120.

[4]高玉英. 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期间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5):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