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文化素质水平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家长文化素质水平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

周若梦

温州市瓯海区梧田欣园幼儿园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一般来说,孩子的习惯行为可能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不同年龄段的行为,家庭以及社会的因素等都会影响孩子,但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和阶段性。这篇文章是在这一领域利用综合分析,数据收集方法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学龄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阐述面对问题,提出可操作性措施建议。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素质,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儿童。

[关键词 ]家长文化素质水平 学龄前儿童 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 影响 解决方案

一、概述

早些年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和人民的生活理念的改变,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独生子女,由此也引起了很多家长对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给孩子等同于幼儿教育;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教育是老师的事,父母唯一能做的是管理孩子的生活,有的幼儿家长从未专门学习过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家园共育的观念薄弱。家庭教育指的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而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家长自然就成为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当前社会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虽然近几年,父母想在这个问题上给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现实情况是,生活和生存的压力步伐加快,使广大家长的行动显得力不从心。学龄前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奠定了以后教育的基础,这警示我们要单纯依赖思想觉悟大大不够的,为了有效解决还是要从战术开始实施。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孩子成长,孩子的智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文化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高,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程度还是不错的,相反家长的文化素养差这对孩子的成长很可能起副作用。父母文化素质高,可以在老师课堂之外的时间给孩子适当及时的辅导,对孩子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很有利,而且,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往往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并且普遍注意个人言行在孩子起表率作用!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下,对孩子的成大有很大不良影响。据一项对5350名青少年犯罪分子的调查表明,父母只有小学文化的占83%,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5%。

三、学龄前儿童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表现

(一)在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

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家长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越有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儿童早期教育进行培养。那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他们不承认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不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方面

家长的文化素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力度是不同的,让幼儿养成不同行为。我们要注意家庭教育的习惯,儿童早期教育的作用,帮助孩子培养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成为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

(三)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分为三种,专制型、溺爱型和民主型三种教育模式,研究不同的模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结果发现,在专制型教育模式的孩子具有不安全感、焦虑、孤僻、猜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溺爱型教育模式的孩子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和探索精神,有较强的依赖性,遇到困难就会撤退。民主教育模式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独立自信,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际自我肯定。

(四)家长道德素质决定孩子以后道德面貌

家长会影响孩子的品德,对儿童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都会受到影响。这是关系到以后生活中如何教孩子们,以及发展成什么样的人。总体而言,父母之间的道德品质关系到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如果父母经常因为琐事吵架和家庭感情纠纷,日常烦恼鸡犬不宁,那么这个孩子的父母谁长大的道路上容易犯罪。有些家长在处理争吵的情况下,甚至动手,这会对为儿童心理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到时候你就会后悔莫及。

四、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受家长文化程度影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

(一)家长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会经历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孩子一出世,父母和家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他们孩子的性格是最了解的,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孩子性格的形成影响孩子的未来。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学前教育老师对各种年龄的孩子们需要达到什么目标应有一定的了解,及时找到应对策略。相对于家长对儿童观价值观,教育将更加全面到位。每个孩子的个性是独特的,孩子的个性知识取决于孩子和他们家人的相处。

(二)家庭教育的依赖性

因为年龄的幼儿尚小,因此对父母深深的依赖。这时候孩子会慢慢建立对父母的崇拜。孩子会对父母处理问题的行为作为自己的参考。如果父母通常不注重个人素质,孩子情素质是理所当然的。

(三)家庭教育的单向性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封建社会,虽然现在已经在一个民主社会,但封建思想的持久性是不可低估的。这种现象反映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经常给孩子下命令什么能做什么又不能做甚至把成人世界的规则过早地传递给下一代等,毫无疑问孩子很容易被他们的父母认为所左右。

五、家长文化素质水平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开展社区家庭教育讲座

现时社会服务开始在国内兴起,如广州就在每一台街道建立起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从社会服务的视觉出发,社会工作者可以积极开展社区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端正家庭教育的态度。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能由于孩子一两次表现的不好,就对孩子失去信心,放弃管教。作为子女的教育人,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还有就是不能过分溺爱孩子,要理智施爱,爱而不娇,要有长远的眼光,使爱子女的动机与效果达到统一。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对子女进行健康的熏陶渍染

首先在家庭结构不同,对他们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教育要有针对性。根据每一个家庭问题的不同特点,采取以避免错误的原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再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协调,相互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最后,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应注意营养习惯和生活习惯,消费,休闲模式,家庭人际关系方面力图建立了良好的“家族传统”。法国资产阶级教育家卢梭说,“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三)开展社区亲子活动引导家长以身作则

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社区家长的实际需要,开展亲子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提醒家长提高自身素养,做到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的。提高家长的自身素养,包括要有知识,比如儿童生理学知识、儿童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等;要有能力,例如要有了解子女的能力,分析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威信,要有义务感等等。

(四)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其他家庭教育活动

家长可以参加一些社会举办的关于促进家庭教育的公共活动,从活动中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经验。也就是说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举办讲座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

六、结论

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孩子整体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家长应该从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行为规范做起,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态度并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才能避免家长在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中传递的错误观念以及由此引起的孩子行为习惯的恶习,让孩子在美好的家庭环境下健康快乐得成长,理论与实践也证明了家庭教育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家园携起手来共创孩子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霍金芝.家庭环境与个性发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5年10期

[2]王华.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J].陇东报.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