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散与饮片、散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煮散与饮片、散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的比较

桑德彬 吕永红

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 730900

【摘要】目的:煮散与饮片、散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的比较。方法:分析省院在煮散与饮片、散剂和中药配方颗粒制备时的情况,对上述四种剂型进行比较。结果:煮散与饮片、散剂、中药配方颗粒相比,其药物起效时间最短,药物浸出率最高,药物的制备时间最长,相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煮散的药物浸出率最高,能够提高中药材的有效率,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但是其制备过程较为繁琐,临床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药物剂型。

关键词:煮散;饮片;散剂;中药配方颗粒;中医

中药饮片指得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调配炮制的中药材,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是中药饮片。中药饮片由于种属、产地以及品质等级的影响,质量难以控制。中药饮片费时费力,用量不能准确掌握,中药配方颗粒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并且具有同等的疗效。中药配方颗粒就是通过现代化的中药制备技术将中药饮片制作成为配方颗粒,其中经历了提取、分离、浓缩等的多个制备之后形成的汤剂,配方颗粒为颗粒形状。该剂型和传统中药饮片相比,配方颗粒的特点是直接使用开水冲服,不需要经过繁琐的煎煮步骤,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使用非常方便,而且用量准确容易携带,作用迅速[1],因此深受临床欢迎。中药煮散是指制备中药汤剂时,将中药饮片粉碎成为颗粒或粉状物,这种颗粒以及粗粉状物成为药渣,将药膳进行充分过滤最后获得汤剂。煮散最早在唐朝孙思邈的著作中有提出。最为鼎盛时在封建时期的宋朝。由于煮散的制备方法较为繁琐,需要经历药粉加工以及药渣过滤等多种步骤,所以增加了制备的步骤和工序不,适应当代的快节奏方式,而且用量较大,携带不够方便,因此目前没有得到系统性的研究和推广。但是目前面临中药材储备资源减少以及重要市场急剧增加的尖锐矛盾,中药煮散的汤剂制备技术又被临床所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省院制备的煮散、饮片、散剂、中药配方颗粒为研究资料,共计1059次。

1.2方法

统计分析4种剂型的药物制备时间、药物浸出率以及药效起效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

2结果

表1  两组并发症比较[n(%)]

组别

制备时间(h)

1小时浸出率(%)

药效起效时间(min)

煮散

4.6±1.9

78.4±5.7

30.4±4.6

中药饮片

2.1±0.6

50.9±4.8

60.7±6.1

散剂

1.9±0.7

67.3±4.5

35.9±5.0

中药配方颗粒

1.8±0.4

60.2±3.7

46.1±6.0

3结论

中药饮片产生于古代,将药材切片作为汤剂或通过浸泡吸收水分然后切成片制作而成,传统的饮片能直观品质,但是剂量不够准确而且用量较大,需要煎煮饮片用量大,有效成分浸出率低,多种饮片混合容易串味。中药饮片汤剂费时费力,服用量大,并且不能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另外药材受到品种、产地以及煎煮方法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药颗粒饮片利用了中药制剂的理论,具有用量小、毒性小以及副作用小的特点,并且携带、生产、贮存非常方便,可以随证加减,有利于掌握准确用量。中药散剂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制备技艺,是将几种或一种药材经过粉碎之后形成的粉状药剂,分为内服以及外服两种。内服散剂包括益元散等[2],外敷散剂有金黄散等,还可以根据药物组成分为复方散以及单散剂等。一般内服散剂需要过80~100目筛,外用散剂应过120目筛或200目筛,散剂需要干燥疏松、混合均匀。中药散剂的特点是表面积很大,敷药后利于吸收和其效较为迅速,并且制作较为方便,而且外用散剂还具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通常在外伤科、口腔科等得到应用,但是其缺点是容易受潮,而且药物的化学成分增强后很容易氧化以及损失,一些刺激性较大或一些容易氧化变质的、挥发的药物很难制作成为散剂的剂型。

相比于传统的中药饮片,中药煮散可以具有以下临床优势:首先。节省中药材资源。与中药饮片的传统制备工艺相比。煮散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中药饮片用量大的问题。利用中药饮片以及煮散两种方式制备白癜风汤剂中的盐酸小檗碱[3],结果显示出产获得的盐酸小檗碱含量高于中药饮片,因此相同时间下条件下,同样的中药用量可以获得的有效成分增加了,因此可以减少中药的用量,能够节约药材资源。第二个优点是减少能源损耗。煮散可以节约煎煮的时间,因为煮散使用的中药颗粒相对于原饮片的表面积显著增高,大大提升了浸出率,所以短时间内就能够将有效成分浸出,因此可以明显节约煎煮的时间,进而节约了能源。实验发现,煮散仅需监督10~15分钟煎煮后药材的成分浸出率就可以达到中药饮片50分钟后才能达到的浸出率,所以能够达到节约时间,而且能够简化制备的过程,提高了中药制备的效率,也能够克服药物有效成分挥发的缺陷。当然中药煮散也有一定的缺陷,首先药物的制备难度较大,例如一些富含优质的种子以及质地坚硬的矿物质和枸杞子等,在粉碎时的难度较大[4],而且目前国家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中药煮散标准,因此受到一定的推广局限。而中药配方颗粒携带方便,独立包装干净卫生,并且服用剂量小、药物起效快,而且其相对先进的药物制备方法提高了中药材的质量,使得生产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同时采用独立密闭包装也能够便于储藏和贮存[5]。由此可见,不同的剂型均具有相应的优缺点,临床医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给药。

综上所述,中药煮散的药物浸出率最高,能够提高中药材的有效率,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但是其制备过程较为繁琐,临床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药物剂型。

【参考文献】

[1]王华.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5):224-225.

[2]李贵芹.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胃脘痛治疗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6(24):245-246

[3]王敏.煮散、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的对比[J].中外健康文摘2017(18):96-98

[4]陈瑞芳.配方颗粒改良中医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治疗杂志2016(4):139-140

[5]陈仲会.小包装中药饮片与饮片汤剂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27):5667-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