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如何预防压疮?

/ 1

卧床病人如何预防压疮?

周丽君

平昌县人民医 院 四川巴中 636400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部位在长期的压力下,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及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组织破损和坏死的情况。如瘫痪、昏迷、大小便失禁、老年患者、骨折长期卧床的患者等是压疮的高发人群。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压疮就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等,严重者可能因为压疮感染致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卧床病人压疮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面主要原则是:在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和治疗消除压疮可能发生的危险的基础之上,结合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局部护理以及全身的情况做综合预防护理。

(1)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预防压疮相关知识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在认识上高度重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对患者的家属及患者进行有关能导致形成压疮危险因素的相关介绍,以及针对这些因素的一般护理措施。这样能从医院和患者双向入手,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到压疮的危害性以及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对压疮的发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2)加强营养:有很多的学者认为,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压疮是否能完全被治愈的重要组成因素。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该重视营养搭配,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供应。对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可以将食物如鸡蛋、瘦肉、鱼类、蔬菜等用破壁机加工成糊状,对患者进行流食鼻饲。在营养供应上患者家属应该首先考虑经过胃肠道吸收消化的方式给患者提供营养。患者的饮食食谱应该主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的食物为主,某些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补充白蛋白、氨基酸等物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对创伤的完全愈合有促进作用。

(3)间隙性解除压力:在患者长期卧床过程中对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间歇性的解压对防治压疮有显著效果。间隙性解除压力其实就是指,通过患者自己或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卧位的改变,或是通过某些减压材料来帮助患者减轻垂直压力或摩擦力等。间隙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有一些研究人员建议,患者翻身的角度达到90度时,不能有效预防压疮反而会对外踝或股骨粗隆等部位产生较大的压力,导致压疮形成。研究人员一致认为翻身角度一般在30度左右,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局部受到的压力。长期卧床的患者,医生建议一般2小时之内要更换卧位一次。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某些减压材料。

(4)压疮预防新进展: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针对压疮预防治疗的新措施。如将透明敷贴预先贴在受压较大的部位,这样在受压部位就能形成一种保护皮肤的柔软保护膜,就可以阻止水分及渗透液与皮肤接触,使皮肤保持在一个相对干燥的环境中,而且这种透明的敷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因此被广泛运用在临床压疮的预防中。鱼秋玲是将凡士林等预先均匀涂抹在承受压力较大的部位,也能够在皮肤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保证受压部位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能较好的降低压疮的发生率。除此之外还有多种预防压疮的防御措施如:金英爱等。在临床的实验中,使用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液按摩受压部位能够对预防压疮有积极作用,有调查显示,白蛋白外加云南白药涂抹在受压部位。不仅能可以使已经发生溃疡的皮肤得到改善,还能促进局部组织皮肤血循环,使部分淤血消散,从而起到治疗创伤的目的。

2 提高有效预防压疮管理水平

(1)加强压疮管理:首先护士长在压疮预防工作上要高度重视,只有领导重视压疮预防工作,监督考核压疮预防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挂钩,才能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压疮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2)高危人群评估:容易引起压疮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疼痛患者如癌症晚期的患者,由于长时间的疼痛采取被迫体位,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局部皮肤破损;发热患者,由于患者受高温刺激,机体会分泌很多的汗液,在压迫和汗液的双重刺激下,局部组织皮肤也很容易破损形成压疮;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中风患者,由于大小便失禁,局部组织受潮湿刺激也容易引起压疮;另外,如部分老年人、营养不良患者、大小便失禁者、肥胖者等人群也容易发生压疮。

(3)危险因素评估:如果患者伴有意识障碍、活动不便、营养不良、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时,护理人员及其家属要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避免患者出现压疮。

(4)容易出现压疮部位的评估:仰卧位:足跟、椎体突出部位、骶尾部、肘关节部、枕骨突出部位等在长期压迫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压疮;侧卧位:肩部、耳廓、内外踝等;俯卧位:膝部、足趾、男性生殖器、女性乳房等部位;坐位:臀部、坐骨结节处,这些部位在长期受压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压疮,因此,在护理时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