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连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广东 连州 513400
摘要 在《说文解字》中,关于教育的含义诠释如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所使作善”。可见,教育过程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认知的塑造、言行的规范、思想的培育。应试教育的发展,让不少教师在自主将教育工作有了一定的倾斜,更加倾向于“教”而忽视了“育”的过程。因此,笔者从教研员角度分析了如何带领教师将“教”与“育”并重,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育人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新时期;德育
强化思想政治意识,提升教师个人素养
而分析小学生培养目标,其第一条原则是政治思想教育,教师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要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中,不少学生的爱国思想淡漠,对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法有较强的认同感。事实上,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应当注重情感教育、增进对学生的情感认同感,才能让学生将爱国当成信仰。但是,不少教师自身的爱国意识淡漠,对于教学资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更是无从发现,也就无法从言行中,无法在学生的耳濡目染中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此,为了增进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首先要落实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培养。一方面,增进对教师的思想认识培养,以政治思想引领,增进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思想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学习,重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学懂弄通、入脑入心,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所以,增进对教师政治素养的培养,增强对一线教师的政治认同感的培养,才能通过教师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另一方面,增进教师对社会热点的关注,让教师从社会热点资源中发现和感知社会正能量,增进教师对党情、国庆、社情、民情的认识,用爱国主义情感武装教师,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向学生传达爱国主义思想。
立德树人培养教师,着力挖掘德育资源
作为教育工作的领导者,教研员要着力培养教师发现资源的眼睛,培养教师善于从现有的教学资源中挖掘信息,引领教师从把握语文学科的特性,有效地将德育资源挖掘并呈现给学生,切实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同步提升。从语文学科性质来看,语文学科并不适用于直接的品德教育理论教育,不适用说教式的品德规范教育,但语文学科特点中情感教育资源丰厚,并且情感元素总是能够作为一种催化剂塑造学生的言行,能以更加深刻的方式融入学生的血液中。因此,教师可从语文学科教学资源中挖掘情感元素作为塑造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资源,强化德育效果。从个体品德教育的构成来看,道德认知时基础,道德情感是催化剂,道德意志是坚持力量,道德行为时最终的培养目标。而在如上品德教育构成中,道德情感是其中的核心力量,能在认知的基础上驱动行为,能够催化意志坚守力、增强行为的耐性和韧性。因此,落实品德教育也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优势,从情感元素的挖掘和利用入手,切实增进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渗透品德教育时,可以结合如下文章中的情感元素和情感特点展开。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中,教师帮助学生感知植物资源也有其独特的智慧,让学生感知植物母体辅助果实的远航时所融入的情感;在《寒号鸟》这一文章中,教师从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中帮助学生认:识人活着不能目光短浅 ,要做长远打算。不能太懒惰,还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不能得过且过。在《我要的是葫芦》这一文章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同时,在这一立足于文章主体的基础认知中,教师进一步帮助学生演绎拓展,辅助学生认识: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并要建立对事物的全局人事,而不是仅将目光锁定在某一个结果上而不顾其他的影响因素。如此富有智慧的品德教育资源,应当由教师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元素向学生渗透,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更要让学生认同,甚至将之作为自己的信仰,才能真正发挥品德教育的成效,让学生在情感力量的驱动下增强个人的道德品质。
联系实际生活,师范引领学生成人
我国教育学家王明阳(王守仁)提出的致良知,便是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其中,良知是指学生个体对于道德规范的理性认识,而致则是趋近规范和践行规范的过程。所以,致良知的效果应当是实现知行合一,应当是认知和行为相统一的效果。但是,在如今的教育工作中,致良知的效果却并不容易达成。一方面,小学生的辨识能力较低,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是一个反复的、长周期的、需要逐步增进的,无法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对低年龄的、模仿能力较强的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行为,甚至是表情和习惯都可能让不少学生主动学习模仿,教师要善于应用模仿学习这一行为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用个人的师范引领和培育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道理。例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写字时要让字迹工整,尽可能保持卷面和纸面的整洁。对于这种要求,最好的管理和培养办法,是由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用个人的工整美观的字迹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崇拜感,进而主动向教师看齐,
总结
在新时代背景下,品德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并由教师精心引导,才能实现优质的教学成效。从教研员角度,可帮助教师强化思想政治意识、倡导教师挖掘德育资源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让教育真正有成效,才能语文学科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穆安萍.立德树人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的要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10-11.
[2]刘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45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