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对研发投资影响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7
/ 3

股权结构对研发投资影响研究综述

王雪莲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目前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影响研发投资的文献比较多,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研发投资的关系,二是股权性质(所有者的身份)与研发投资的关系。

关键词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研发投资

基金项目:广东科技学院一般项目“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股权结构对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GKY-2017KYYB-24)

前言

研发投资代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构建持续竞争优势、建立长久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纵览研发投资的相关文献,发现影响研发投资的因素很多,包括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企业成长能力、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信贷政策、产业类型、现金流量、管理者任期等相关因素。本文主要从股权结构角度来分析,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如何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

股权集中度是根据所有股东由于持股比例的差异所体现出来的股权集中或者分散的数量化指标。常见的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指标有两种:(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指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占公司总股份的比重。(2)股权制衡度,指公司控制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被控制的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的比值。关于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资影响,具体结论大体分为四类: 股权集中度和研发投资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U”型和“N”型关系、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一)股权集中度和研发投资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Hosono等(2004)通过日本机械制造企业1998年R&D强度的决定因素的数据研究表明,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研发投资强度是正相关的关系。杨勇达等(2007)对江苏省有影响的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显示,股权集中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负债率则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呈负面影响,董事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影响不明显。赵洪江等(2008)以2007年新会计准则推出后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公司股权集中度对技术创新投资有正向影响,民营控股公司创新投入高于国有控股公司,基金持股公司的基金持股集中度与研发支出有正向影响。任海云(2010)[1]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股权集中更利于研发投资投入,但也需要股权制约,一股独大不利于R&D投入;国有控股不利于R&D投入。

(二)股权集中度和研发投资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Yafeh等(2003)以日本化工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股权集中与管理私人利益范围内的研发支出降低有关系。杨建君等(2007)的研究表明在考虑股东作为投资者的风险规避心理的因素后,认为股权越集中,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越少。从风险规避角度,股权越集中,大股东承受风险越大,更不愿意投资技术创新项目。如果技术创新项目有较大风险,大股东投资意愿就会更低,创新风险越大,创新投入越少,负相关关系越明显。本次调研中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尤其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占比较高。杨风,李卿云(2016)以深圳证券交易市场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的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的研发投资反而越低,而股权制约则有利于公司的研发投资。杨柳青等(2018)以2005-2016年我国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R&D投入越低;而股权制衡度越高,则企业研发投资投入也越高。郑毅等(2016)选取2011—2014年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倾向于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导致股权集中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三)股权集中度和研发投资之间有“N”型关系和“U”型关系

Czarnitzki等(2004)研究结果表明,对比管理公司,以所有者为带头人的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偏少。对于管理层领导的企业,我们在研发支出是否依赖于所施加的控制的问题上得出了好坏参半的结果。刘胜强等(2010)以2002~2008年已披露R&D支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R&D投资额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关系,第二至第五大股东能够对第一大股东的R&D投资决策起到有效的制衡作用,否定了不同性质的公司R&D投资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文芳 (2008) 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R&D投资强度之间呈“N”型关系,因控股股东性质不同和股权集中度的不同,股权制衡对公司R&D投资强度的影响也不同。冯根福,温军 (2008) [5]通过利用中国2005—2007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技术创新与股权集中度存在”倒U型”关系,适度股权集中度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更有利;国有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反相关关系;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是正相关关系。毕克新,高岩 (2007)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与股权集中度呈U型变化。

(四) 股权集中度和研发投资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Kee H. Chung 等(2003)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资本和研发投资的市场估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师的追随和董事会的组成,而不是机构持股比例。白艺昕等(2008)基于面板数据Vogt模型研究表明: 我国企业现金流状况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R&D投资,现金流充足的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更高;由于在利益趋同效应与堑壕效应的交替作用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R&D投资强度存在着先下降后上升的关系;股权制衡对于加强R&D投资作用不显著。

股权性质对企业 R&D 投资的影响

股权性质主要分为公有和私有两种,区别在于股权由国家操控或者由私人操控。一般来讲,较多政府操控企业的股份不利于企业的研发创新,增加私人控股权或者减少国家控股权则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资投入。R&D投资活动的高风险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决定了从大股东的投资动机、风险偏好和治理能力去划分, 比简单地依据所有权性质进行分类能更准确地体现股东的异质性。因此,大股东划分为国有控股股东、机构大股东、非机构的法人大股东、个人大股东。中国上市公司较大比重国有股权的存在,在股权结构上区别于其他国家企业, 尤其是对企业研发投资投入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所以国内关于股东身份与R&D投入关系的研究, 目前主要停留在所有权性质上。

(一)国有控股股东与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

李丹蒙,夏立军(2008)以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在研发投资强度方面,非国有控股(主要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显著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冯根福,温军 (2008)通过研究表明,国有持股比例(包括国有股和国有法人持股)太高,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两者存在反相关关系。白艺昕等(2008)实证研究证实国有上市公司的R&D投资强度显著小于私有产权上市公司。文芳(2008)利用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6 年的R&D数据控股股东性质不同,其对公司R&D投资强度的影响也不同,对上市公司R&D投资强度的激励效应由强到弱的股权性质依次为:私有产权控股、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控股、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任海云(2010)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股权结构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国有控股不利于研发投资投入。杨建君等(2007)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权集中是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因为国有股对经理人的监督和激励不足。并且与创新人员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对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方面能力不足。由于国有股的资产管理者是政府政府人员,任职期内倾向于追求稳定收益,所以国有股承担风险能力不足,他们基本上不会愿意企业对风险项目投入巨大资金。

(二)机构投资者等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

机构投资者等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不统一:有的结论显示机构投资者股权与R&D支出是一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有的研究结论显示二者关系不显著, 有的甚至得出二者是一种负相关关系。冯根福,温军 (2008) 实证分析发现: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构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高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任海云(2010)实证检验表明股权集中在不同的股东手里效果不一样,国有控股就不利于R&D投入,机构大股东对 R&D 投入的作用并不符合短视投资者假设,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R&D投入也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未将机构投资者分类造成的,而个人投资者与 R&D 投入的关系不明确。除了机构投资者, 银行等金融机构、法人以及个人投资者作为大股东对R&D投入也有影响。

三、结论及研究方向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学者们对股权结构与研发投资之间关系的观点分歧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首先,未能对于股权结构与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逻辑梳理,相关研究存在数据挖掘的迹象;其次,研究样本来源单一,选择的样本来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这就造成主要的研究结果仅在样本公司所在地区或行业显著,若对研究结论做进一步推广则值得研究。具体到我国的实际情境,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通存在一股独大和股权集中度高的特点。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本文的结论与国外研究文献结论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是国外文献基本是从委托代理理论讨论股权结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他们所讨论的大股东的特征与我国也不太一样, 而从创新风险来考虑企业技术创新的文献较少,所以本文的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争议。

参考文献

[1]任海云.股权结构与企业R&D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5):126-135.

[2]杨风,李卿云.股权结构与研发投资——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02):123-135.

[3]杨柳青,梁巧转,康华.国家创新体系、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J].企业经济,2018,37(07):44-50.

[4]文芳.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与公司R&D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方经济, 2008 (4) :41-52.

[5]冯根福,温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8, 7: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