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体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6
/ 2

空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体验

江辛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10楼 430000

【摘要】“空巢年老人”指没有儿女或者虽然有儿女,但却长期不在其身边,剩下老年人一个人居住。由于生活照料、情感表达和健康护理等方面的缺乏,极易出现“空巢综合征”。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及护理模式的转变,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对空巢老人住院期间进行关怀型护理模式后,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有了明显的改善,帮助老年患者缓解孤独情绪,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空巢老年人;人文关怀;临床护理;心理护理:满意度

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老龄化是2l世纪全球面的重大问题,不仅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挑战。2011~2015年,全国6O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l3.3增加到16.0%[1]。专家认为,预计2030年,我国空巢老人可能达到90%[2]。寂寞感和孤独感是最为常见的心理反应,长时间的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诱发老年性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精神方面疾病或心理方面疾病。如何让这些空巢老人的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上重要的护理工作。

1.老年期患者的心理特征

1.1不安全感 老年期的不安全感主要是经济来源和身体健康。进入老年期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在逐渐衰退,常常伴有各种疾病。经济方面,体现在对身体疾病的治疗费用以及维持基本生活的担忧。多数空巢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有一定的限制,面对疾病更多选择拖延。研究调查显示,1个百分点家庭社会支持的上升,可以带来13个百分点死亡可能性的下降[3]

1.2孤独感 老年人的孤独感来自于家庭关系。希望老有所靠,老有所依。如果儿女对他们忽视或者是忽略,缺少了关心和沟通,家庭中的老年人便容易感到孤独和苦闷。长期独居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方面都明显弱于与儿女或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4]

1.3适应性差,刻板性并保守 对新环境适应差,并对自己已有的习惯形成依恋,不会主动去接受和体验其他生活方式。相信自己的经验,

2.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关怀又称关心、关爱、关照等,是护理的核心与中心任务。美国学者Leininger和Watson都认为关怀照顾是促进人类健康需要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道德的观念。Leininger还指出,护理既是关怀,关怀既是护理[5]。坚持以人为本,从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关怀的实施,实现人的精神、身体和内心的和谐统一。

2.2建立护患之间相互信任的平等协作关系 关怀可以抚慰患者心理创伤,灌输信念和希望,减轻患者心理障碍,加速机体的康复。关怀护理重视患者心理层面的问题,旨在提高患者的自我意识,发掘内在力量,达到自我愈合的佳境。根据国外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它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6]

3.提高空巢老年人住院满意度对策

3.1心理方面的护理 基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比如:焦虑和抑郁。不配合治疗,不正面对待自己的病情的情况,会影响到机体康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使用交谈方式进行,及时发现老年患者不良情绪,适当进行心理护理。以“三心”即关心、爱心、耐心的方式进行沟通,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疾病的症状、发病因素及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来增强老年患者对疾病认知,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减少不良心理状态。

3.2身体方面的护理 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及病友,减少紧张及不安情绪,消除陌生感。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给予一个相对安全,安静,温湿度适宜的病房环境。可以让老年患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看书、读报、听广播等,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状态。

3.3饮食方面的护理 结合自身情况和病情需要,制定多样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指导,以易消化、清淡、营养全面的饮食为原则,每日更换不同的菜式增强患者的食欲,增加营养的摄入量,从而加强身体的抵抗力,为疾病的治疗及康复提供一个健康的身体机能。

3.4药物方面的护理 空巢老年患者因记忆力衰退,又无家属陪伴。医护人员可以事先与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告知正确用药的重要性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老年患者拟好用药表,并及时准确的嘱咐患者按量服用。避免漏服、过量服用、误服。

3.5出院指导及电话回访 情感交流和沟通是多数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的交流方式有限,他们不会使用互联网络,更多的可能是电话,或者是面对面来交流所感,从中得到精神安慰。定时回访询问老人的近况,使其感受到关爱。改变空巢老年人“养儿防老”传统的观念,帮助其建立自主独立的生活模式。丰富业余生活,克服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6提高家人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度重视度 在我国与老年护理有关的养老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模式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着不足,真正意义上的老年护理还未形成规模与体系[7]。老年人在社会中是弱势群体,对社会的“冷淡”很敏感,希望得到关心和尊重。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要做好其子女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常打电话,做好精神安慰。

小结

通过关怀型护理模式对临床上空巢老人的疾病的康复是有明显提高的,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注重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更多的关注了他们的心理治疗。我国老年护理及其教育滞后的现状和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8]。提高社会对空巢老年人的关注与认识,利用家庭亲情的力量,减轻空巢老年人自身心理压力,提高其自尊心和对生活的信心,有效预防及减轻疾病的发生,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1—09/27)[2013—11—303].

[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1

[3]格里格.津巴多著,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症”的社会治疗[J].医学与社会,2006,19(6):8.

[5]黄行芝,刘义兰,杨春等.关怀护理学-华生人性关怀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

[6]崔丽娟,等.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和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心理学报 ,1997,(20):123—126.

[7]王婧,何国平.我国老年护理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10,25(23):82—84.

[8]王芳.老年护理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模块的构建与阶段性效果评价口].护理学杂志 ,2013,28(13):68—7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