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附件 7s管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2

内镜附件 7s管理效果观察

郑维英,陈玥熙,赵寒箫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镜附件7s管理效果。方法:我院自2018年1月起开始在内镜附件管理中采用7s管理模式,将2018年1-12月期间的内镜附件管理情况作为观察组、2017年1-12月期间的内镜附件管理情况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的内镜附件检查质量评分和拿取内镜附件用时,同时调查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对比两组的内镜附件检查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拿取内镜附件用时显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显示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附件管理中采用7s管理模式的管理质量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内镜附件;7s管理;管理效果

7s管理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的一种现场管理方法,其是指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及节约这7项管理内容进行循环[1]。7s管理自提出后,很快被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包括在医院管理领域中也拥有着重要应用。我院自2018年1月起开始在内镜附件管理中采用7s管理模式,本文为研究内镜附件7s管理效果,现对2018年1-12月期间和2017年1-12月期间的内镜附件管理情况进行对比观察,详情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8年1月起开始在内镜附件管理中采用7s管理模式,将2018年1-12月期间的内镜附件管理情况作为观察组、2017年1-12月期间的内镜附件管理情况作为对照组。我院共有内镜30余种,涉及的内镜下手术方式共有20余种,部分内镜为一品多规或多品多规。我院内镜附件多为一次性使用物品,如活检钳、注射针、圈套器、黏膜切开刀、止血夹等,均为单独灭菌包装,用毕即可处理丢弃;少部分内镜附件为可重复使用物品,如异物钳、喷洒管等,每次用毕需送至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我院内镜中心共有常驻医生3名、固定护士18名、技术人员4名、洗消工人7名,另外还有流动来往的操作医生30余名、进修医生和护士若干,人员成分较复杂。对比两组的内镜及内镜附件情况、医护人员情况等显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7s管理方法为:①成立7s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组长)、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及1名洗消人员;②积极学习7s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明确7s管理的意义和优势;③落实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及节约这7项管理内容,并划分职责、合理分工,护士长负责每日补齐内镜附件柜内的内镜附件数量,主管护师负责对7s管理进行指导,护师负责内镜附件的具体管理工作,洗消人员负责登记送至消毒供应室的复用附件;④制定完善的7s管理方案和科学的管理质量评价指标,由7s管理领导小组带领全体科室成员自觉遵守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改进管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的内镜附件检查质量评分和拿取内镜附件用时,同时调查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别用率、x±s表示计数、计量资料,采取X2、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镜附件检查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内镜附件检查质量评分为(98.12±1.06)分;对照组的内镜附件检查质量评分为(95.03±1.11)分;对比两组的内镜附件检查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拿取内镜附件用时

观察组的拿取内镜附件用时为(12.09±1.15)min;对照组的拿取内镜附件用时为(34.58±6.34)min;对比两组的拿取内镜附件用时显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

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显示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对比表(分,x±s)

组别

医生满意度评分

护士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

97.56±1.57

98.12±1.51

对照组

90.27±1.63

94.89±1.37

t

4.862

3.447

P

<0.05

<0.05

3 讨论

7s管理主要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及节约这7项管理内容,通过这7项管理内容的循环,可以全面保障管理质量。医院中的内镜附件种类与数量较多、用途较复杂,因此管理难度较大,若想提高管理质量,应积极应用7s管理模式进行管理[2]

在内镜附件7s管理中,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整理:按照内镜附件的使用频次整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将非必须品和短期内用不到的物品移送至库房、残损物品丢弃;二是整顿:集中放置多点散在放置的内镜附件,将临床未使用的内镜附件统一归置到附件柜内,按不同类别划分存放区域,并在每类内镜附件的收纳盒上均标识清楚附件名称;三是清扫:日常清理干净内镜附件柜内外的垃圾、灰尘及污迹等;四是清洁:贯彻和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及成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并定期和不定期抽检;五是素养:不断学习7s管理思想和内涵,提高职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提升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六是安全:加强安全管理,及时排除险情、消除隐患,定期检查内镜附件是否过期、损坏、老化,确保临床使用的内镜附件皆功能完好、灭菌合格;七是节约:提高节约意识,针对效期短的内镜附件按计划逐月订货、特殊型号的内镜附件按需订货,尽量减少库存堆积,避免内镜附件过期[3]

综上并根据本文结果:对比两组的内镜附件检查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拿取内镜附件用时显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显示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结论:在内镜附件管理中采用7s管理模式的管理质量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艳.7S管理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20,26(03):114-115.

[2]李慧丽.7S管理法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4):142-143.

[3]陈利,杨敏,郭巧珍,陈瑶,张敏.消化内镜中心内镜附件7S管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9,26(1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