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患者的针灸治疗与有效护理方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06
/ 2

面瘫患者的针灸治疗与有效护理方式探析

税玲 李彦彦

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 新疆 昌吉州 831100

【摘要】目的:探析面瘫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面瘫患者66例入组,患者均接受针灸治疗,以动态分组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面瘫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期间开展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有效提升针灸治疗效果。

【关键词】面瘫;针灸;护理

面瘫是指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主的常见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无法完成基本的抬眼、鼓嘴、闭眼等面部动作。定位诊断时可将面瘫可分为中枢型、周围型两类,二者的病变部位与病因均存在差异。中枢型面瘫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与脑炎等疾病继发症状[1]。周围型面瘫则是由面神经核、面神经受损引起,多因受寒、神经纤维瘤等病引起。现代中医中将面神经麻痹归位面瘫病,认为疾病因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临床研究已中医针灸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研究发现[2],针灸治疗面瘫时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因此,本研究特选择行针灸治疗66例面瘫患者入组,总结护理方式与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面瘫患者66例入组,选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以动态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0.59±3.94)岁;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2.35±3.27)岁;两组病例资料差异无明显,P>0.05。

方法

针灸治疗:取地仓穴、阳白穴、攒竹穴为主穴,以人中穴、下关穴、头维穴等作为辅穴,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腧穴,每日1次,每次30min。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①健康教育:讲解面瘫相关知识,告知针灸治疗的效果与必要性,使患者配合治疗。②生活指导:告知针灸后的注意事项与配合要点。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下措施:①针灸前护理:针灸前,帮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先深度呼吸然后屏气,缓慢呼气。询问患者基本情况,确定患者无针灸禁忌,询问患者是否存在饥饿感。针对情绪紧张患者,用温柔、和缓的语气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告知患者详细的针灸过程,使患者可更好配合针灸治疗。②针灸护理:针灸期间,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询问患者是否出现针灸处疼痛,观察针灸处情况,一旦出现疼痛、出血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3]。针灸时,做好眼部遮盖护理、保暖护理。③针灸后护理:针灸后,观察患者的皮肤红肿、瘙痒情况,对患者面部肌肉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指导患者开展面部肌肉训练,开展抬眉、露齿、鼓腮等动作练习,用热毛巾对面部进行热敷。④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引导患者主动表达内心想法,从而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讲解成功病例,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的配合度与依从性显著提升。⑤饮食护理:嘱咐患者食用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指导风寒症患者不可食用寒性食物,风热症患者不可食用甜腻、油炸食物。⑥做好口腔护理:指导患者饭口漱口,减少口腔内残渣遗留,保持口腔清洁。可让患者咀嚼口香糖,做好口腔卫生的同时,加强面部锻炼。

观察指标

以焦虑(SAS)自评量表、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佳;以GQOL-74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以Portmann量表对患者的面瘫症状进行评估,分数越高症状越轻[4]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5eb20b486181f_html_743b7257eca439e9.gif )描述;计数资料:以χ2值检验,以百分数描述;P值<0.05,可判断具备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评估两组心理状态,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更低,评估生活质量,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更高,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的Portmann症状评分更高,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1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5eb20b486181f_html_743b7257eca439e9.gif,分

分组

n

SAS评分

SDS评分

生活质量

症状评分

对照组

33

41.21±3.86

39.51±2.07

69.51±2.47

14.08±0.64

观察组

33

25.19±2.07

24.48±3.51

76.29±3.07

17.25±1.45

t

21.0108

21.1883

9.8846

11.4894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面瘫患者多表现为口眼歪斜,简单的面部表情也无法做到,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受到极大不良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西医治疗,选用中医针灸治疗,具有通经活络、通络血液,缓解小血管痉挛症状,改善血液循环,可使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有效恢复[5],同时避免对患者其他正常神经造成损伤,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较高。研究发现,针灸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可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针灸治疗,保证针灸治疗顺利开展,加强饮食护理与口腔护理,可满足患者身体营养需求得同时,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加强面部功能训练,进一步改善面部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症状早日康复。

本组研究结果证实,面瘫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改善患者的面瘫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行针灸治疗面瘫患者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护理效果更理想,可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黄颖.护理健康教育对针灸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8,13((02)):P.184-185.

陈哲子,杨海蝶,钟伟泉,等.开天门联合肝胆配穴按摩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4):44-46.

唐美.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0).

倪静敏,贺军.拔罐疗法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8,7(1):37-40.

李小容,唐奇,姜光瑶,等.浅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