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军结合军事英语的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4
/ 2

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军结合军事英语的教学研究

杨志伟 孔令兰 辛倩

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重庆市 401331

摘要:近代军事发展中,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我军重要的任务样式之一作用逐渐突显。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实施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特殊军事行动,其目标达成、行动方式、实施对象、指挥层次、斗争环境、交流场景,都与战争行动有着很大的区别,培养军事人才的灵活作战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其中,语言交际能力作为重点被列入必修课程。构建与新型院校相适应的军事英语教学体系,加强我军官兵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灵活且成功地执行国际化非战争军事任务,有效履行新时期重要使命。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英语;教学研究

我军从进入21世纪以来,着手建设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体系,先后组建了抗洪救灾、海外护航、国际维和等多个以专业部队为骨干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体系。目前此体系的发展面临不少挑战:涉及专业面广导致技术受限,不确定性大导致应急困难,交流障碍导致信息受阻。在这些挑战与困难中,由于我军官兵的英语水平有限而导致任务受限的情况也颇为频繁。作战能力与语言能力共同发展的需求,对我军军队院校的全面素质教育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军官必须“熟悉军事外语词汇,掌握军事资料阅读与翻译的基本常识”并“具有阅读、翻译外文军事资料的初步能力”。随着我军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 军事英语作为军校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部队教育的关注。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视觉下急需的能力素养

非战争军事行动在职能作用、行动对象、实施方案方面,较战争行动有明显差异。首先,任务的不确定性相对较大,应急反应能力也要求较高。作用对象可以是敌对势力,亦可是自然灾害、事故疫情等,涉及空间范围大,时间、地点、形式、规模、速度均不可控,通常临时受命,准备仓促,情况瞬息万变。其次,任务多以地方为止,协调性强。只有紧紧围绕地方需求展开行动,进行大量并且细致的协调与沟通,才能使军地密切配合,合力作业。最后,任务涉及领域多,专业性强。这超出了传统作战的范畴,需要各行各业专业技能的支撑和保障。以上特点,均建立在以语言交流为基础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上。

非战争军事行动要求军事人才具备以下能力素质:

一是广泛获取信息能力。非战争行动中,有时候的情况非常复杂,由于各种信息来源与渠道不同,信息内容发生冲突、真伪难辨,尤其在行动初期,形势不太明朗,将对决策形成很大的障碍。高速高效地掌握切实可靠的情报信息, 直接关系到行动效能。

二是有效沟通能力。沟通过程中,交流者是信息的发送者和传递者,须具备良好的、准确的表达能力。只有加强有效沟通,并适当限制非正式沟通,才能够消除误导。同时,交流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较强的理解能力属于必备技能,这是智慧水平、知识储备、经验累积的综合表现。除普及教育外,在任务前和任务中,还需对人员进行强化训练,了解其行动对象的风俗习惯、法律制度、人生态度等等。

二、军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军事活动影响下形成的全球化环境对外语学习的需求面以及需求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语言内容形式、交流水平,以及跨文化理解能力。军事英语作为军队教育的重要构成,是英语语言知识和军事知识一体化的课程,从传播型(diffusion)、吸收型(absorption)、交流型(mutual reciprocity)升级为融合型(Fusion)的发展模式,更突出语言独特的工具性功能。军事英语教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开设这门课程的机构,包括学历教育的院校,也包括任职教育院校,培训的范围一步步在扩大。军事英语教学被明确列为军队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相当一部分院校已经积累了初步的教学经验。然而,不足之处尚存:

1、缺乏方向性及前瞻性的统一规划。军事英语教学中涉及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评估考核到师资建设、教学手段、教学模式,都没有形成体系化。课程设计缺乏前瞻分析,教学教材缺乏系统计划。教学题材既以实战为目的,应加强时代感强,紧跟军事科技前沿。

2、生硬移植教学法与专业英语教学理念相冲突。军事英语实则属于专业英语的范畴,教学内容多以实例为题材分析总结。我国以引进和移植国外英语教学法为主,比如翻译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听说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等,这导致了很长一段时期内教师风靡沉醉教学法的畸形态势。专业英语教学,需要回归现实,理论教学结合行动作战的实例。

3、军事英语中部队职能的拓展训练有待加强。当前在涉外军事活动中,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我军官兵利用外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沟通的能力较弱,由于语言障碍导致开展工作不顺手、履行使命受限制、国际形象受影响的现象普遍存在。各领域所分属的模块,都急需专业分类的指导与培训。

三、结合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军事英语教学措施

1、教材英文化。尽量使用英文教材, 借鉴国外军事院校的原版教材或编著与本校专业相关的外语教材。可借鉴《军事英语阅读》、《外军情报分析研究》、《外军军情研究》和《导弹英语阅读》等资料。各院校可根据本校学员的实际情况,以《海军英语》、《陆军英语》、《空军英语》为基础,编修《海军专业英语》、《陆军专业英语》、《空军专业英语》,确保毕业学员具有较强的军事专业英语交际能力。由于军事英语的自成体系、教材内容的军事背景、语言学习的军事重心,会使得学员感到与通用英语、特别是地方高校所学的英语有明显的不同,具有强烈的岗位指向性,这门课程的学习将直接用于军队建设服务、军事斗争准备,符合军队学员的职能角色,易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多以实例为主,同时增添其趣味性和实用性。建议教材编写中增加军事阅读练习的部分。阅读不仅是提升语言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尤其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获取有效情报的能力提升有益。

2、英语教师专业化。军院校教员队伍一直存在着懂英语的不懂军事、懂军事的不懂英语这一矛盾,既懂英语又懂军事的教员非常缺乏。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先让参加过专业教材翻译和担任过专业课程课堂翻译的教员上课;也可以安排本校英语教员在院校内部学习军事专业知识;鼓励年轻的英语教员攻读军事学的硕士、博士学位。还可组织外语教员下部队调研代职锻炼,了解部队对英语实用能力的需求;亦或选派能力较强的军事专业课教员到国外进修英语。这样,逐步地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军事与英语双过硬的军事英语教员队伍。

3、交流国际化。长期以来, 军队院校由于过多强调自身的特殊性而忽视了教育的共同属性,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体系。由于封闭式管理,各军队院校与部队、地方院校之间缺乏联系与合作,也基本没有建立与国外院校,特别是外军院校,交流合作的办学机制。因此军队院校的学员获取外界信息的机会少,视野不开阔, 思维不活跃,缺乏创新精神,难以发挥学习主动性。建议适当增加优秀教员及学员出国留学的机会,或是邀请外籍教师和专家来校讲座、座谈,或是举办国际研讨会。

若是从非战争军事行动视角看待军校英语教学,其涉及的广阔领域、丰富的语言交际特征和规律,自成体系,难度颇高。课程定位须从一开始就充分考虑所学语言的专业适用性,并始终将培养和提高军校学员在军队岗位任职中的运用外语解决军事领域实际问题这一根本目的放于首位,以任务指向来牵引外语教学,而不是通用英语的简单延伸。

参考文献:

[1] 唐玉玲,龚芳. 探讨当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发展、问题与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23.

[2] 李瑞芳,罗清旭. 外军学历教育院校外语教学及启示[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17(1):94.

[3] 季亚西,陈伟民,苏 娟. 构建军事外语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J]. 现代炮兵学报,2018,( 3) : 56 - 58.

[4] 柳新才,王华军.适应多种军事任务需要加强军事英语文化教学[J].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学报,2018,( 12) : 32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