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5
/ 2

创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崔庆谦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杨村乡中心学校 4574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也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共识。但是如何让数学自主学习真正发生则需要精心地设计和有效地实施。自主课堂的精髓应该是: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就是教师为学生创造适合成长的条件,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里自身生长发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自主学习。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把学生领进自主学习的场,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内容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产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关键字: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创设情境;教师引导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是教师讲授的最终目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呢?下面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发自主探究欲望

教师创设情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他们探索的学习兴趣。

1、复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

教师出示不同的三角形,生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2、出示故事情景:三角形三兄弟忽然吵了起来,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最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最大;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大,只有锐角三角形很没自信地说:难道只有我的内角和最小?

3、课件出示问题: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4、同学们你来当小裁判来评一评他们三个谁的内角和最大?生猜想

5、学生一致认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那用什么方法来让三兄弟认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节课就让我们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学生探究的过程是为了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足,他们如何来解答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适时的指导,参与其中,组织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180°。

2、要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只对一种三角形进行验证有说服力吗?那怎么办?要对三种三角形都进行验证。

3、学生们自学课本67页,通过自学找出课本中为我们介绍了几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

三、教师讲授,延伸拓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合作交流的机会,这可以是小组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表的自己想法的同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咱交流碰撞中擦出火花。

1.小组汇报展示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

⑴测量法(解释误差)

完成下面表格:

∠1

∠2

∠3

内角和

发现规律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⑵剪拼法

⑶折拼法(渗透直角三角形的两种折拼方法)

2.小结。

我们用了这么多种方法进行了验证,现在你可以肯定地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一个三角形里能含有两个直角吗?有没有可能一个三角形里含有两个钝角?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个三角形里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4.把这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组在一起,得到的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合在一起的两个直角已经不是大三角形的内角了,所以要特别注意认清哪些是三角形的内角。

【设计意图:对三角形进行变式练习的同时为具有同样思想的帕斯卡的验证方法做铺垫。】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 “看图,口算未知角的度数”。(图形题)

5ebe2d18acb9f_html_d0709bb329283115.png5ebe2d18acb9f_html_f9635c246edce5e9.png

2、“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文字题)

【设计意图:1、2两题都是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应用。已知一般三角形两角,求一角的度数。】

3、猜猜三角精灵内角的度数。

5ebe2d18acb9f_html_4fd0328fea6d9012.jpg5ebe2d18acb9f_html_d2c2176a54a226f8.jpg5ebe2d18acb9f_html_bea2ede681d441dc.jpg

五、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我们通过测量法、剪拼法和折叠法,一起研究和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方法的收获就是最大的收获,收获了方法,你就收获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

在数学的天地里,在今天的这堂课上,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是我们怎么一步一步研究出来的。

【设计意图: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85页及做一做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º。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三角形的内角和》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备知识。本节课着重抓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主线进行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在“观察—猜测—验证—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尝试探索的精神。

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许多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不知道为什么。新课程强调,有效地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猜测、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学为先,但为了使学生的学更具有意义与价值,我们教师的“引”就显得极为重要。要引得到位而不越位,首先我们必须对知识有深度理解,其次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程度和学生原始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正宪 张秋爽 李惠玲.《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教育科学出版社。

2.徐霞.《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CN14-1240\G4.2019年总第602、605期。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农村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CJYC1904092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崔庆谦,男,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本科,杨村乡中心校,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