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的科技创新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土地整治的科技创新初探

梁延炎

广西容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广西容县 537500

摘要:土地整治工作主要是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我国政府部门对当前土地利用相关规划以及其他土地整治管理要求的相关用途展开工作,通过工程类以及生物类的方法和措施,对农用地、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以及还没有进行充分利用的土地予以综合性的管理整治,进而保证我国的耕地面积足够支撑国家的完全稳定,达到优化农村生产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土地整治分为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三种类型。在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由于起步晚,制度不健全,仍存在许多问题妨碍土地整治工作正常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措施

1当前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要想更好的实施土地整治,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就必须要明确在当前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管理项目的问题和细节分析,才能立足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目标制定和有效的措施加强土地整治。

1.1缺乏规范和完善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机制是确保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技术前提和保障,在当前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当中并没有形成完善和规范的管理机制,给相关的土地整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这一原因的主要问题是相关的政府部门对于土地资源整治管理以及相关土地开发的框架认识不足,没有从根本上宏观上建立一个科学的规范的完善的理论体系,导致在实际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过程当中缺乏有效的依据和理论参考,从而就缺少对相关工程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缺乏对土地的预算能力、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机制等等,使得土地资源出现浪费和不能够发挥其价值的状况。

1.2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周期较长

通常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周期比较长,而且项目还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始一直到整个工作阶段,中间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而这些阶段组成了一个更长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周期。通常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要经历的时间大概是在一年半左右,在这过程当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或者是相关的领导班子和骨干成员流失以及一些特殊的原因,会导致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周期更长。除此之外,一些中介机构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每个项目只有一个人负责,这种状况会导致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变得草率和充满缺乏设计,使得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不全面,最终遗留许多问题。

1.3缺乏规范性的土地整治变更项目设计

就当前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程来说,经常会出现设计随意变更的情况,包括存在着随意调取规划以及设计的情况,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混乱。尽管土地变更项目设计是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当中的必要工作,但是相关人员没有按照正规的流程和规范向有关部门进行申报,这就会导致上下信息不对称,使得相关的管理工作不能够进行有序的开展,不仅会使得土地整治管理工作受到阻碍,而且还会降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质量。除此之外,土地整治项目在设计变更前没有按照正规的程序申请。后期会产生许多困难,不能够保证相关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严重影响了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与进度。而且很多变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再加上对相关技术和人员的要求,会导致土地整治项目管理,陷入停滞状态。

2土地整治创新的保障措施

2.1加强有高度献身精神、创新精神的科技创新团队建

设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人才队伍建设则科技创新的根本,尤其是培育具有高度献身精神、创新精神的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为更进一步加强培养造就高素质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面向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制定基础研究项目、课题,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申报基础研究课题,鼓励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二是创新思维,人人参与创新,只要有10%的技术创新可能性,就要克服90%的不确定性,保持创新源泉;三是保持顶端优势,辐射全员带动,注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对创新骨干与团队成员的培养,以点带面,共同发散思维;四是完善绩效机制,激励科研人员开拓创新能力,为土地整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2加强技术创新

土地整治期间,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力度,能够减轻土地整治人员的工作强度,故科研人员要加强土地整治技术创新力度,结合土地整治科研技术创新要点,根据土体有机重构理论,对既有的土地整治技术进行全面优化,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更多先进的土地整治技术与方法,加大废弃土地修复力度,保证污染土地得到高效治理,进一步提升农村耕地质量。

对于科研人员来讲,还要结合实际的应用模式,提升土地整治工程化水平,并运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在提高土地整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土地资源的损耗。科研人员还要结合相关技术规范,提前做好土地调查工作,并加强土地评价,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在满足土地整治工作需求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土地整治技术体系。

土地整治科研人员还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大国土空间开发技术创新力度,保证土地资源得到更好利用。加强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科学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能够更好的缓解自然资源环境压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科研人员还要加大“智慧国土”技术创新力度,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并做好资产核算工作,优化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构建智慧国土技术平台,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自然资源得到全面监管。

2.3建设先进的科研平台

先进的科研平台,能够显著提升科研人员的实践能力,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保证科研机构的创新水平得到提高。科研创新平台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探索新世界,进一步了解自然规律,也是解决土地整治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保证土地整治科研平台得到更好建设,相关人员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对科研创新平台中的各项基础条件进行全面优化,结合我国土地整治工作重点内容,运用先进的专业设备,加大土地整治信息化研究力度,不断提升土地整治的科研创新水平。第二,结合创新能力建设情况,引进新型人才,并加强基地建设力度,在提升土地整治水平的同时,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例如,国家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土地整治科研创新发展需求,建设一定数量的实验室,土体结构与材料研究实验室等等。科研人员还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数据分析与共享,定期进行野外考察,保证各项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真实。第三,加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顶层设计,建设更为完善的长效机制,并运用先进的科研评价体系,保证土地整治科研创新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满足国家重要战略发展需求。第四,营造良好的土地整治科研创新氛围,让科研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科研人员还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主动学习先进的科研理论与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已经步入多元化融合发展阶段,要求科研人员明确土地整治多功能目标,并进行准确定位,在提升土地整治科研创新水平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提高农村的综合治理水平。

结束语:尊重土地、研究土地才能更好的应用土地,人类才能生生不息,地球才能永载生命。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正是为了更好的尊重土地、建设生态土地而进行的技术革命,是一项整体性、全局性、技术性、系统性工程。只有开放创新源头,加强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培养创新人才,创建创新平台,才能更好地促进土地整治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冲.土地整治的目标及质量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14):242.

[2]顾守柏,刘伟,刘静.新时代大都市土地整治的发展导向[J].中国土地,2018(05):42-45.

[3]曹卫星.加强土地科技创新推动国土综合整治[J].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2018(02):4-13.

[4]王军.土地整治的深度认识与创新[J].中国土地,2017(05):25-26.

[5]王军,郭义强,鞠正山.以科技创新驱动土地整治[J].中国土地,2013(0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