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融入小学体育的实践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0
/ 2

武术融入小学体育的实践路径探讨

郑健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街道第四小学,浙江 台州 317200

摘要:传统文化与体育教育近年来正在紧密结合,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必将融入到小学体育教育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体质成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武术融入小学体育能够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本文章针对武术融入小学体育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究和讨论。

关键词:武术;小学体育;实践路径

前言: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武术融入小学体育,是传播武术、提升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武术融入小学体育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因此需要对武术融入小学体育的必要性、可行性、阻力以及解决措施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到将武术融合到小学体育中的最佳路径。

  1. 激发学生武术兴趣,自觉提高身体素质

相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武术融入体育教学中的接受程度很高,对学习武术非常感兴趣的超过半数之多,该研究说明武术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科目还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武术,已被世界人民称为中国特色的代表词之一,武术能够彰显中国文化思想,其中涵括了儒家、道家、佛家、中医理论、武德等。早在1961年武术就被国家教育部门编订出版在《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育大纲》中,这体现国家对于武术文化弘扬与传承的高度重视。武术融入小学教育相比较于其他项目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武术,不需要特殊场地,相比较于球类和体操等项目,武术简单易行,有空地即可展开教学,解决了众多山区贫困地区运动场地受限的问题。武术的练习与学习属于个人运动项目,避免了小学生应对抗而可能造成的损伤。武术的内容多元化,低年级教师可教学相对于较简单的初级组合和套路,高年级教师可教学相抵完整的多种套路和散打运动。

小学生是祖国清晨的花朵,是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小学生是否能够茁壮成长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武术融入小学体育,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将武术融入小学体育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智力的有效开发。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胜负欲强、喜欢展现自我的特定年龄阶段,而武术正好能够满足处在此阶段的小学生的诸多特点,因此,武术教学的开展能够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在武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武术学习,小学生能够提升其自身的想象力、观察力等。

二、克服武术学习阻力,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武术融入小学体育的程度逐渐提升,作为体育教学科目之一正在学校中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诸多难题,例如武术形式较为单一、动作较为复杂、学生长期练习的枯燥性,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持续保持对于武术学习的主动性。而针对武术融入小学体育的实践路径展开来说,武术融入小学体育具有以下阻力和问题。首先,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接受能力较弱,无法很好的理解武术的具体形式以及相关作用,这对小学生有效的学习武术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此外,小学武术的专业教师数量较少,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并未专业的学习过武术教学知识,同时缺乏相关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更好的教授小学生学习武术专业技术和知识仍然不具备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办法,专业武术教师的缺乏使武术融入小学体育存在一定的阻力。最后武术作为小学体育的科目之一,课程计划合理性不足,学生及家长不够重视,很多小学虽然将武术作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但课程安排数量较少,小学生即使对武术学习感兴趣,但也无法掌握武术的专业技术和知识。

针对以上的阻力和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将武术融入小学体育中呢?第一,教师应该对学生及家长加强武术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途径介绍学习武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让学生了解更多武术的历史及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武术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改被动学习武术为主动学习武术;第二,学校可适当增加武术的教学时间,巩固教学内容,武术作为实际型科目需要小学生不断巩固才能得以进步,校方应科学规划武术的教学时间,还可以鼓励小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练习武术,促进武术融入小学体育,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第三,国家应加大力量培养武术专业教师,提升武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对武术更好的融入小学体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可针对武术教学计划以方法进行科学性的总结并加以推广,创新武术科目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小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三、创设武术文化氛围,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在武术教学中以专业技术为主,而不注重武术礼仪的培养也是导致小学学习武术文化氛围不足的原因之一,相较韩国跆拳道、日本空手道,我国在武术课程中针对武术礼仪方面的教育力度不够,在传授武术课程时对于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能得到完全体现。要让传统的武术道德精神在小学体育活动的进行中得到弘扬,需要小学生对武术传统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对于其中的礼仪道德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让小学体育活动进行中充满浓厚的武术文化氛围,只有小学生感受到武术文化的魅力,才能够更加积极和主动地融入武术学习,通过武术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和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武术文化学习的规则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武术礼仪和武德教育,才能实现小学生对武术道德方面的弘扬和继承,最终实现武术教育完全融入小学体育的目标。

为了武术教学更好的开展,武术更好的融入小学体育,需要教师能够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全面研究理解整套武术内容,将武术复杂的动作套路加以分解展开,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不同的动作分解教学。例如,将武术动作分解为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上肢主要包括拳、掌,下肢主要练习马步、弓步等动作。同时,教师可针对武术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传统的武术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局限性。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音频展开教学,能够提升教学气氛,增强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着重加强学生之间互相指导、互相教学,学生间的示范教学相对紧张严肃的课堂会有更为轻松的氛围,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有所提升。

四、结语

总之,武术融入小学体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强壮体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加大武术在小学体育的推广,注重武术教育及相关人才培养能够,以此来提高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多元性。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小学生也能够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肖文霞,黄毅.小学“兴趣化”改革下武术“SPEM课程”教学模式新探[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01):184-185.

[2]张雅琪.游戏与小学武术教学的融合实践研究[J].武术研究,2019,4(10):80-82.

[3]王雪梅.浅析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武术教学之武德[J].中华武术(研究),2019,8(10):11-13.

[4]楼云.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华武术精神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