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的病理特征及预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6
/ 4

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的病理特征及预后

王宏金

丘北县人民医院 云南 丘北 663200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的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消化道腺癌患者的病理、临床及预后等方面资料,根据患者的TNM分期分为Ⅰ组(4例)、Ⅱ组(23例)、Ⅲ组(27例)及Ⅳ组(52例),比较不同分期组间患者腺癌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四组患者平均术后OS、5年无事件生存率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消化道腺癌预后不同分期组间的相关因素。结果:四组患者腺癌直径大小(χ2=12.35,P=0.00)、浸润深度(χ2=8.90,P=0.00)、淋巴结转移(χ2=15.74,P=0.00)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χ2=11.39,P=0.00)均差异明显,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患者平均术后OS分别为(67.34±10.39)月、(56.82±9.63)月、(49.91±8.60)月及(42.28±8.77)月,组间差异比较显著(F =9.03,P=0.00);四组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P=0.00);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腺癌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均是影响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组间预后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别明显,腺癌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消化道;腺癌;病理特征;预后

前言

消化道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包括结直肠腺癌、胃腺癌等临床常见高发肿瘤[1]。腺癌(Adenocarcinoma)是通过病理组织学检验,发生于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浸润深度和破坏性,易出现淋巴转移,具有恶性程度高及预后差等特点[2]。目前,消化道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不良饮食习惯、吸烟等因素相关,患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临床病理确诊时已多为中晚期,且其患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机体功能通常较差,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据统计[4],结直肠腺癌为欧美地区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沿海、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我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迄今为止,外科手术仍是唯一可能根治消化道腺癌的治疗方式,其中外科手术后的TNM分期是重要的消化道腺癌生存预后因素已被多项研究报道[5-6]。然而,随着消化道腺癌的研究深入,对消化道腺癌的以往的单因素分析存在干扰误差大的局限性,还须进一步对其采用多因素协调研究以排除其他因素干扰。本研究笔者通过收集我院收治的消化道腺癌患者的病理、临床及预后等方面资料,就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展开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消化道腺癌患者,纳入标准[7]:①经病理学确诊为消化道腺癌;②经我院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③TNM分期数据完整,以美国《AICC肿瘤分期手册(第七版)》TNM分期标准;④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病理资料欠缺的患者;②未能完成随访,或随访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按TNM分期结果分为Ⅰ组(4例)、Ⅱ组(23例)、Ⅲ组(27例)及Ⅳ组(52例),106例消化道腺癌中男57例,女49例,年龄10~85岁,直肠腺癌35例,结肠腺癌29例,胃腺癌28例,其他消化道腺癌14例,其中本研究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对比分析四组患者腺癌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情况,同时对比四组患者之间术后平均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以及5年生存率等生存情况。患者规律随访,采用门诊随访、互联网及电话随访等,前2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后3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之后每年随访一次,OS为确诊之日至肿瘤相关死亡时间,其中因非肿瘤相关死亡为数据缺失。

1.3观察指标

①四组患者腺癌直径大小、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②四组患者平均术后OS、5年无事件生存率比较;③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组间预后的相关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资料均应用SPSS 24.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行χ2检验,检验水准选取双侧α=0.05;计量资料以(5f0fb31b5b7bc_html_77b71f2cfef6acc9.gif ±s)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选取双侧α=0.05;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消化道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组间差异比较,

P<0.05均为评价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四组患者腺癌直径大小、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四组患者腺癌直径大小(χ2=12.35,P=0.00)、浸润深度(χ2=8.90,P=0.00)、淋巴结转移(χ2=15.74,P=0.00)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χ2=11.39,P=0.00)均差异明显,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四组患者腺癌直径大小、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腺癌直径大小

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

病理组织学类型

>5cm

≤5cm

肌层以内

突破肌层及以外

阴性

阳性

中高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

粘液腺癌

印戒细胞癌

Ⅰ组

4

4(100.00)

0(0.00)

3(75.00)

1(25.00)

4(100.00)

0(0.00)

3(75.00)

0(0.00)

1(25.00)

0(0.00)

Ⅱ组

23

11(47.83)

12(52.17)

15(65.22)

8(34.78)

8(34.78)

15(65.22)

11(47.83)

6(26.09)

6(26.09)

0(0.00)

Ⅲ组

27

20(74.07)

7(25.93)

13(48.15)

14(51.85)

4(14.81)

23(85.19)

13(48.15)

4(14.81)

9(33.33)

1(3.70)

Ⅳ组

52

47(90.38)

5(9.62)

20(38.46)

32(61.54)

1(1.92)

51(98.08)

10(19.23)

18(34.62)

22(42.31)

2(3.85)

χ2

-

12.35

8.90

15.74

11.39

P

-

0.00

0.00

0.00

0.00

2.2四组患者平均术后OS5年无事件生存率比较

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患者平均术后OS分别为(67.34±10.39)月、(56.82±9.63)月、(49.91±8.60)月及(42.28±8.77)月,组间差异比较显著(F =9.03,P=0.00);四组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P=0.00);详见表2。

表2四组患者平均术后OS、5年无事件生存率比较[n(%)/(5f0fb31b5b7bc_html_852d616ac4961353.gif ±s)]

组别

n

平均术后OS(月)

5年无事件生存率

Ⅰ组

4

67.34±10.39

4(100.00)

Ⅱ组

23

56.82±9.63

18(78.26)

Ⅲ组

27

49.91±8.60

19(70.37)

Ⅳ组

52

42.28±8.77

32(61.54)

χ2/F

-

9.03

12.49

P

-

0.00

0.00

2.3 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组间预后的相关因素

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腺癌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均是影响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组间预后独立相关因素;详见表3。

表3 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组间预后的相关因素

参数

偏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

P

相对危险度

95%CI

腺癌直径大小

0.143

0.062

5.476

0.016

1.159

1.021~1.315

浸润深度

0.789

0.258

9.424

0.003

2.201

1.330~3.640

淋巴结转移

0.407

0.073

31.608

0.000

1.502

1.304~1.730

病理组织学类型

0.158

0.053

9.027

0.004

1.171

1.057~1.298

3讨论

消化道腺癌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6]。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饮食习惯发生巨大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造成我国消化道腺癌发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防治恶性肿瘤重点工作之一。因此,本研究笔者通过回顾性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TNM分期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研究消化道腺癌的相关预后因素及可能原因。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四组患者腺癌直径大小(χ2=12.35,P=0.00)、浸润深度(χ2=8.90,P=0.00)、淋巴结转移(χ2=15.74,P=0.00)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χ2=11.39,P=0.00)均差异明显,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患者平均术后OS分别为(67.34±10.39)月、(56.82±9.63)月、(49.91±8.60)月及(42.28±8.77)月,以及5年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明显均差异明显(P<0.05),这与国外学者Kinoshita T等[8]人研究报道基本一致,说明Ⅲ期、Ⅳ期患者整体相较于Ⅰ期、Ⅱ期患者,其腺癌直径较大,多呈浸润性生长,且出现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常见。

进一步分析消化道不同分期的病理特征及预后,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腺癌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均是影响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组间预后独立相关因素,其中腺癌直径较大易造成瘤体破裂及贫血等,影响患者营养状态,进而影响免疫功能,致使较差的预后[9];浸润深度越高,外科手术根治难度越大,且容易侵犯周围淋巴管及血管,形成瘤栓,造成淋巴及血行转移[10];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患者组织残留不可见肿瘤细胞可能性大大增加,增加术后复发的可能性[11];而病理组织学分化较低,癌细胞成熟度低,通常来说其恶性程度越高,患者预后较差[12]

综上所述,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别明显,腺癌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消化道腺癌不同分期患者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于秀冰. 结直肠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 22(s1):21-23.

[2] 赵晓丽, 邢莉, 张勇, 等. 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生存的临床病理参数研究[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 45(10):70-74.

[3] 杨蔡江. 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5):140-141.

[4] Wang G S.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different molecular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J]. 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2012, 6(4):779-782.

[5] 张钊. 不同部位结直肠癌的分布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D]. 东南大学, 2016.

[6] Jiang W, Xi J, Xu S, et 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subtypes to prognosis in stage I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J].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2015, 53(10):737.

[7] 路彦娟, 崔会娟, 李娜,等. 结直肠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 26(15):123-126.

[8] Kinoshita T, Ohtsuka, Takashi, Yotsukura, Masaya, et al. Prognostic Impact of Preoperative Tumor Marker Levels and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in Pathological Stage I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Lung[J].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15, 10(4):619-628.

[9] 胡墨, 王振宁, 高鹏. 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TNM分期和预后特点的Meta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2, 10(6):14-16.

[10] Wang Z Y, Kou M, Feng M, et al. Clin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65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gastric carcinoma[J].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2015.

[11] 杨浩, 朱良如, 夏冰,等. 116例消化道类癌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J]. 胃肠病学, 2015(11):658-662.

[12] 王满香, 陈琼荣. 结直肠黏液腺癌病理学异质性及与预后的关系[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6, 5(5):428-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