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邹啸宇, 杨恒,周晓蓉

金堂县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400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00例,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应用针灸单一治疗。结果:观察组脑血栓患者CSS评分(10.12±1.32)分、NIHSS评分(3.21±1.03)分、Barthel指数(86.97±1.64)分、ADL评分(89.82±1.02)、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栓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针灸;中药;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

在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中,脑血栓十分常见,其发病率不断增加,主要与休息时间不足、过度劳累、生活和饮食习惯不良等具有密切关联性,而在男女发病比例中,男性发生人群更多,且以中老年人作为高发人群[1]。本研究通过分析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方式的优势,并对其效果进行探讨,详情见下文描述。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脑血栓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共收治 100例,收治年限在2018年度至2019年度间,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共50例、对照组50例。

纳入标准:符合脑血栓的诊断标准[2];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研究需求。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脏器疾病以及精神疾病;伴有其他恶性病变。

观察组,男性共36例、14例为女性,年龄40岁-60岁,平均年龄50.12±1.32岁。

对照组,男性共35例、15例为女性,年龄41岁-60岁,平均年龄50.22±1.65岁。

2组一般资料比较的统计学结果(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针灸单一治疗。

选择患者下肢穴位,比如:足三里穴、环跳穴、秩边穴、风市穴、委中穴、三阴交穴等;上肢穴位包括:天井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与患者临床症状结合,给予其不同穴位针灸。

观察组行针灸配合中药治疗。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药方组成:红花10g、川芎12g、赤芍13g、生黄芪28g、当归15g、地龙、桃仁和丹参各12g,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加减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指标包含:各项指标评分和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涉及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涉及计量资料,用x±y表示/T值检验,两组各项指标中(各项指标评分和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2组各项指标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CS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ADL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栓患者CSS评分(10.12±1.32)分、NIHSS评分(3.21±1.03)分、Barthel指数(86.97±1.64)分、ADL评分(89.82±1.02)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表1:各项指标评分的对比(分)

组别

CSS评分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ADL评分

观察组

治疗前

18.21±1.32

8.55±1.32

63.52±1.32

68.52±1.31

治疗后

10.12±1.32

3.21±1.03

86.97±1.64

89.82±1.02

对照组

治疗前

18.52±1.21

8.55±1.12

63.54±1.54

68.59±1.21

治疗后

13.52±1.65

6.59±1.87

75.22±1.52

76.54±1.32

2.2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脑血栓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存在差异,P<0.05。如表2:

表2:分析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28

21

1

98.00%

对照组

50

17

20

13

74.00%

卡方值

-

-

-

-

11.9601

P值

-

-

-

-

0.0005

    1. 讨论

    脑血栓为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以人体脑动脉主干以及支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病理基础,进而导致血管增厚、管腔变窄,最终形成血栓,易导致人体局部血流量减少,诱发脑组织缺氧和缺血,在临床具有十分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

    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常规西药治疗,虽然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使动脉斑块面积缩小,但存在一定毒副作用,患者用药后易增加其不良反应风险。而我国中医学认为,脑血栓的发病因素主要与气虚血瘀、经脉瘀阻等具有密切关联性,常用疗法包括药剂治疗和针灸治疗,其中针灸治疗是一种外治疗法,其应用人体经络和腧穴的传导作用,针刺患者多个穴位,能够产生疏通人体脑部经络和调节气血的作用,同时能够降低人体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增加人体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供氧状态,使其脑细胞功能早期得到恢复。将其与中药配合治疗,能够产生较好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3]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观察组CS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ADL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10.12±1.32)分、NIHSS评分(3.21±1.03)分、Barthel指数(86.97±1.64)分、ADL评分(89.82±1.02)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存在差异,P<0.05。

    综上所述,脑血栓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效果显著,其相比单一针灸治疗效果更安全,能够使其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王燕, 刘燕, 牛焕敏. 老年患者耳鸣中医证型及中药疗效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J]. 中国医药, 2017, 12(9):1336-1339.

    [2]陈晓飞.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27(22):121-122. 

    [3]吴远县.分析康复护理疗法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89例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8,27(13):173-174.

    作者简介:邹啸宇,汉,女,籍贯:四川省成都市 ,本科,中西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