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的职业危害与 自我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护生的职业危害与 自我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王育梅 李芳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 广东省 揭阳市 515507

摘 要:目的 分析实习护生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与自我防护现状,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我院的60名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现状问卷调查。 结果 100%的实习护生认为护理工作具有危险性,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而在自我防护方面,实习护生在清洁、隔离及意外伤害上报等自我防护方面均有欠缺。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实习护生对职业危害的认知情况良好,但自我防护的掌握情况有待加强。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极易发生职业损伤,应加强对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制定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改善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现状,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风险。

关键词 实习护生;职业危害 自我防护;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各种新型生物产品的运用、人类基因谱的改变、病毒的变异,使得医护人员可能造成职业损伤的因素愈来愈复杂化和多样化[1]。因此,如何处理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问题已成为医院的重要工作。目前,国内外有关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他们都疏忽了实习护生在工作中所占的比例。由于实习护生刚刚接触临床,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临床经验少,年纪较小,加之没有系统学习过关于职业暴露和自我防护的选修课程,如果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注意保护自己,很容易发生职业感染,造成职业损伤[2]。因此,改善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现状,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率,是保证实习护生能顺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是护理事业与医疗事业发展的保障。本问通过对我院60名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与自我防护现状的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在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实习的护生60名,其中本科20名,专科40名,年龄19~24岁(21±1.3)岁。纳入标准:①我院实习护生;②自愿参与本调查。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我们通过翻阅文献和总结经验自行设计了“实习护生职业危害因素与自我防护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由职业危害因素认知、自我防护意识认知、自我防护知识掌握、以及自我防护知识的来源等相关问题组成。由各科室统一发放及回收调查问卷,实习护生自行答卷,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率100%。

1.2.2 数据统计

将调查数据输入Microsoft Excel表,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实习护生对职业危害的认知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 100%的实习护生认为护理工作具有危险性,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

2.2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现状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95%的实习护生在工作中注意戴口罩,70%的实习护生注意定时更换口罩,66%的实习护生注意采取手消毒和六步洗手法,60%的实习护生在实习前接种过疫苗,96%的实习护生能够正确处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但仅有33%的实习护生能在发生职业损伤后及时上报,24%的实习护生非常清楚暴露性预防用药的最佳实施时间,15%的实习护生非常清楚个人防护用品有哪些,23%的实习护生非常清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方式。

3 讨论

3.1实习护生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实习护生均认为护理工作具有危险性,其中主要危害因素有⑴物理性伤害,包括机械性损伤、辐射性伤害和负重性伤害等;⑵化学性伤害,包括细胞毒性药物、消毒制剂、废气及污染气体等;⑶生物性伤害,包括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等;⑷心理社会性危害,包括环境因素、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等。

3.2实习护生自我防护意识及认知情况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自我防护意识情况掌握较好,对自我防护有一定的认知。但仍有小部分实习护生在对临床职业风险认识不足,其中没有养成定时更换口罩的习惯与实习护生缺乏必要的防护知识指导等有关。而手卫生和六步洗手法操作不规范也是说明了实习护生对自我防御的认知情况仍有欠缺。这与卓小平[3]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实习护生在日常的护理操作中虽具有一定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能运用一些正确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但其自我防护意识情况仍然需要加强。因此,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对于改变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现状尤其重要。此外,大部分实习护生未接受过护理防护教育,而导致实习护生自我防护认知差,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对实习护生防护知识的教育,对于降低职业风险有重要意义。

3.3应对措施

⑴提高实习护生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临床带教护士做的防护知识宣教,强调自我防护的重要性。⑵做好实习护生计划免疫工作,所有的实习护生均应在实习前完成完整的预防接种,并按要求定期复查。⑶ 设立专业防护课程,学校应设立专业防护课程,所有护生在校期间必须接受专业的自我防护教育。⑷加强实习护生的理操作技能培训力度,免费操作失误引发的各种职业伤害。⑸严抓带教过程的防护教学,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实习呼声的高风险行为,详细讲解如何预防职业损伤、职业损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流程以及医院的上报管理制度等。

4.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大部分实习护生具有一定的职业风险认知和自我防范意识,但认知程度和防范意识不强,对自我防护知识的掌握不足,执行过程也不够认真仔细。因此,提高风险认知和改善自我防护意识势在必行。而这一切必须要将教育、医院、实践多方面有针对性的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实习护生的风险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有效降低实习护生职业损伤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玲华,钱爱群.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临床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4,28(1):172-174.

  2. 王慧芳.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的自我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11(19):394-395.

  3. 卓小平.护生在操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