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颈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颈的价值

刘迎春,徐鹏,肖遥,刘勇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脑肿瘤手术前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低级别脑肿瘤和高级别脑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各42例,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前3天以及手术后1个月,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42例患者高级别手术后,患者肿瘤临近纤维束的FA值与ADC值与手术后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低级别脑肿瘤手术患者手术后,患者脑肿瘤临近纤维束的FA值明显低于手术前,ADC值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肿瘤患者中实施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显示患者肿瘤与邻近纤维束之间的关系,可有效判断肿瘤疾病,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该方法具有被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脑肿瘤手术;应用价值

脑肿瘤是临床医学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脑肿瘤手术前后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1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低级别脑肿瘤和高级别脑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各42例,其中低级别脑肿瘤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49.72±16.72)岁,高级别脑肿瘤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48.21±16.71)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研究需求。

1.2方法

低级别肿瘤患者和高级别肿瘤患者均给予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查,扫描仪器:单池自旋回波平面成像,扫描方式:轴位扫描。

1.3观察指标

观察高级别与低级别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临近纤维束的各项取值情况,主要包括FA值(异性分数)和ADC(表观扩散系数)。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2.0版本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5f16ae8aa7fd7_html_eb551b17503e0bb3.png )表示,以t检验,当P<0.05时,表示资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低级别脑肿瘤手术前后临近纤维束的FA值和ADC值

经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患者肿瘤临近纤维束的FA值明显低于手术前,ADC值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1对比低级别脑肿瘤手术前后肿瘤临近纤维束的FA值和ADC值(5f16ae8aa7fd7_html_eb551b17503e0bb3.png

组别

例数

FA值

ADC值(103mm2 / s)

术前肿瘤临近纤维束

42

0.63±0.07

0.77±0.16

术后肿瘤临近纤维束

42

0.53±0.03

0.83±0.10

t

-

8.510

2.061

P

-

0.001

0.043

2.2 对比高级别脑肿瘤手术前后肿瘤临近纤维束的FA值和ADC值

经研究结果显示,高级别脑肿瘤患者手术前肿瘤临近纤维束的FA值与ADC值分别为(0.35±0.14)、(0.12±0.16)103mm2 / s;高级别脑肿瘤患者手术后肿瘤临近纤维束的FA值与ADC值分别为(0.36±0.17)、(0.13±0.08)103mm2 / s。由此可见,高级别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肿瘤临近纤维束的FA值与ADC值无明显差异(t=0.294,p=0.769;t=0.362,p=0.718),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肿瘤是临床医学上极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剧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的复发率和肿瘤的全切率呈现负相关,因此,对于患者重要脑功能区域肿瘤切除率以及对重要器官功能保护的研究至关重要[1-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增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加广泛,通过该技术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诊断,可有效显示患者肿瘤组织细胞与肿瘤临近纤维束的表观扩散系数和异性分数,达到判断脑肿瘤患者疾病程度,并为患者肿瘤切除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价值的效果。

根据上文研究内容显示,在不同级别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扫描,患者肿瘤临近纤维束的FA值和ADC值具有明显差异,其中高级别肿瘤患者中,FA值和ADC值手术前后差异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肿瘤患者手术后FA值明显低于手术前,ADC值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肿瘤患者中实施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显示患者肿瘤与邻近纤维束之间的关系,可有效判断肿瘤疾病,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该方法具有被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陶乙宣,范国光.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06):775-778.

[2] 李占翠.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恶性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