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1

灾害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杨颖

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 615000

灾难多是突发性的,其危害程度一般较大,造成的人员损伤较多,因此在进行灾区现场救援时主要强调整体观念,目的是最大程度的抢救更多的伤员,应急救护应以整体救护为原则,同时以重点求救重伤员,与全面救护一般伤员相结合的模式。“快”是紧急条件下必须做到的行为准则,但是要强调,在快的条件下要追求抢救的质量,强调反应时间与救治效率相结合。做好从灾难现场到医院中每一过程的检伤,保证重伤员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在实施急救的过程中要讲究救护的质量,保证时间效率最大化,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降低痛苦,降低伤病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

1、灾害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原则

1.1先临时组织现场救护小组原则:要快速的在灾难现场组建临时救护小组,建立进行治疗的医疗场所,统一指挥,对灾难第一现场进行紧急救援,保证后勤救援的通路,使救援工作不间断,使救援现场的救援人员与受伤伤员形成比例,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1.2发生灾难时先求救原则:当灾难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想到救援,应该及时拨打电话120呼叫急救车。在请求救援时一定不要慌张,要保证述说内容的准确性、清晰性,以利于救援人员的正确分辨,有利于医护人员能够对现场的大致情况有一个了解,能够针对情况进行救援前准备。拨打电话时一定不要忘记告诉救援人员灾难的地点,准确的地点不仅可以为救灾创造一条紧急通道,还能为受灾群众赢得宝贵的时间。

1.3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原则:在灾难发生以后,应该首先将人员尽快疏散到没有危险的地方,对已经造成伤害的患者在帮其撤离的同时稍作处理,但是仍然要先保证人员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如地震,应该先将受伤患者尽快搬离受损建筑物;火灾现场应该先将患者隔离到没有火势的空旷地域;对于工厂灾难应该首先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晰没有污染的地方。之后在进行相应的医护治疗。

1.4坚持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这项原则是针对挽救生命为基础制定的一项原则,但是由于灾难现场多有突发情况可能造成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的疏忽以及各种原因受到干扰。如轻伤患者往往因为疼痛就不断的呼叫救援,这就造成了在救援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对危重伤患救援的一个疏忽。在救援过程中发现呼吸停止又有其他严重创伤的患者应该先对其进行唤醒救援,可以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唤醒法以及胸外按压唤醒法等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有生命特征,重新建立呼吸时然后再进行伤口包扎、骨折部位固定等。遇有大出血又有其他严重创伤的患者时,要先进行止血包扎。如使用指压、止血带或药物等手段止血,止血后再消毒处理,待出血情情况得到控制,再对其他的创伤做治疗处理。

1.5先分类再后送原则:在以往的救灾过程中由于没有对重伤患者进行分类,造成了部分患者在赶往医院治疗时发生病症急剧恶化以及创伤伤口进一步扩大等情况,严重时甚至造成了患者的死亡,因此,经过总结得出:对于创伤严重出现大出血、骨折、组织撕裂、内脏损伤、颅脑重伤的患者,再将其转移到医院等大型治疗机构进行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分类并且提前做好各项医学急救处置,在保证患者没有生命危险之后在直接送往医院等大型、专业医疗机构。

1.6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原则,其他人员以抢为主:紧急救援时千万不能手忙脚乱,应该安排好各负其责,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抢救效率。通常最先达到救灾现场的医护人员应该担起临时指挥的任务,对救援现场进行科学性的组织,疏通救援通道。当医护人员陆续赶到现场时应派出人员对伤情情况较紧急的患者进行医疗评估,其内容包括:伤患数目、伤害种类、特殊医学需求、危害物质种类及可能造成的伤害,以便及时根据现场的需要调集医学资源。

  1. 灾害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方法

灾区群众在遭到创伤的早期,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救助,可能对伤员接下来的治疗带来麻烦,或是增加了伤员的致残率。甚至是死亡率。即使不同的伤病其治疗方法不一样,但是,其护理原则,前期处理原则基本都是一样的。

2.1紧急急救现场应该遵循以下几种急救方法:通气、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2确保伤员呼吸道通畅,做好通气处理:指抠咽喉法、双手举下颌法、海姆立克法、仰头抬颈法、口/鼻咽通气管、仰头抬颌法。人工通气法:口对口呼吸、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脏复苏法:首先纠正伤员不利于呼吸,心脏搏动的压迫体位,在判断伤员意识、呼吸、动脉搏动情况,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脏复苏,同时清除呼吸道异物,将伤员头部仰起打开气道、口对口辅助呼吸等操作。常用的包扎材料:三角巾、急救包、绷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