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 CT检查在肾上腺腺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5
/ 2

动态增强 CT检查在肾上腺腺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刘强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影像科、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021000

【摘要】目的:观察肾上腺腺瘤应用动态增强CT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肾上腺肿瘤患者共8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肾上腺腺瘤42例,非腺瘤45例,对其行动态增强CT检查,观察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腺瘤延时扫描1、5、9min时,其绝对廓清率速度较非腺瘤廓清率快(P<0.05);腺瘤延时扫描1、5、9min时,其相对廓清率速度较非腺瘤廓清率快(P<0.05)。结论:肾上腺腺瘤采用动态增强CT技术可有效提高临床鉴别诊断率,通过廓清率提高肾上腺腺瘤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态增强CT;肾上腺腺瘤;临床诊断

肾上腺为人体重要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在人体心血管系统、物质代谢系统及免疫系统等重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故肾上腺突发疾病会严重影响机体各系统。在我国流行病学中肾上腺肿瘤为常发疾病,尸检发现率为2%~10%,多于影像学及腹部CT平扫时发现[2]。肾上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故正确鉴别肾上腺肿瘤良性、恶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多采用穿刺或手术活检检查,但该方式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还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故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随着我国CT技术的不断改善,动态增强CT在我国临床逐渐被广泛应用,动态增强CT可诊断出非功能性肾上腺腺瘤,特别是乏脂质腺瘤,该诊断方式对肿瘤对比机的廓清率进行计算,间接反应肿瘤内部的血流灌注状况,以此正确区分肿瘤类型[3]。故为研究动态增强CT在肾上腺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对我院选取的8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动态增强CT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肾上腺肿瘤患者共87例为研究对象,共发现92个肾上腺肿块,其中肾上腺腺瘤42例,非腺瘤45例,肾上腺腺瘤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0~72岁,平均(51.87±9.24)岁,共发现43个腺瘤,包括无功能亢进腺瘤21个,产生可的松的腺瘤17个,醛固酮腺瘤5个;共发现49个非腺瘤,包括囊肿8个,肾上腺皮质癌18个,神经源性肿瘤6个,嗜铬细胞癌15个,已发生转移2个。

1.2检查方法

选用GE Potima CT680 CT仪器对患者行扫描诊断,采取螺旋容积扫描程序,将管电流设置为200mAs,管电压设置为120kV,扫描周期设置为1s,设计矩阵为512×512,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并行CT平扫,以T12~L1段为扫描范围。采用平扫对全包病变进行扫描,以清楚显示肿瘤所有横截面积最大的3个断层,再在CT平扫结果基础上行动态增强CT检查。给予患者动态增强CT检查时,应采用高压注射器,经其肘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液(生产厂家: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99,规格:100ml:35g(I)),注射液按照1.2ml/kg的用量进行注射,并将注射速率调整为2.5ml/s。于注射对比剂30s时为其实施动态增强CT检查,并在1、5、9min时进行延时扫描。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绝对廓清率,绝对廓清率=(实质期CT值-延迟期CT值)/(实质期CT值-平扫CT值)×100%;②观察患者相对廓清率,相对廓清率=(实质期CT值-延迟期CT值)/实质期CT值×100%[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5f1be1861bd38_html_f5d29e5bea6d81da.gif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腺瘤与非腺瘤绝对廓清率比较 腺瘤延时扫描1、5、9min时,其绝对廓清率速度较非腺瘤廓清率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腺瘤与非腺瘤绝对廓清率比较(%)

肿瘤类别

例数

1min

5min

9min

腺瘤

42

55.26±6.13

59.74±6.48

55.64±6.58

非腺瘤

45

36.87±5.92

45.82±6.51

50.12±6.33

2.2腺瘤与非腺瘤相对廓清率比较 腺瘤延时扫描1、5、9min时,其相对廓清率速度较非腺瘤廓清率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腺瘤与非腺瘤相对廓清率比较(%)

肿瘤类别

例数

1min

5min

9min

腺瘤

42

35.67±5.34

43.05±6.81

48.75±6.72

非腺瘤

45

22.84±4.62

27.13±5.02

30.57±5.81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肾上腺肿瘤发病率较高,以往多采用手术及穿刺活检进行鉴别诊断,但均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5]。CT技术在腹部检查中运用较广泛,且在肾上腺肿瘤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肾上腺肿瘤无特定形态特征性,故临床多将动态增强CT扫描作为主要鉴别方式之一。诸多研究发现[6],CT是肾上腺腺瘤常用及主要鉴别方式之一,尤其是肾上腺腺瘤及非腺瘤的鉴别诊断。现临床发现腺瘤与非腺瘤存在较大差异,且二者存在很大重叠,故多数无法对此作出准确鉴别诊断。

楚长青[7]研究发现,腺瘤内对比剂的廓清出现时间及速度均明显早于非腺瘤,多数进行延时扫描后可准确诊断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腺瘤延时扫描1、5、9min时,其绝对廓清率速度较非腺瘤廓清率快,腺瘤延时扫描1、5、9min时,其相对廓清率速度较非腺瘤廓清率快。表明腺瘤的廓清速度明显快于非腺瘤,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且本次研究发现,延时扫描1、5、9min时,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绝对廓清率及相对廓清率均存在明显差异,表明相对廓清率高于腺瘤廓清率,低于非腺瘤廓清率,由此增加腺瘤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8]。故临床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及非腺瘤时应重视相对廓清率的分辨,由此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

根据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鉴别并分类肾上腺肿块,并根据腺瘤不同性质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在有效降低病症扩散的同时还可尽早有效治疗肿瘤,由此可见,动态增强CT可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鉴别诊断依据[9]。当前临床对动态增强CT扫描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还存有一定疑虑,但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改善,医疗设备的不断提升,动态增强CT技术将在肾上腺腺瘤的临床诊断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佐胜.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对肾上腺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J].医学信息,2016,29(6):273-273.

[2]陈志刚,雷明军,丁梓华,等.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224-225.

[3]杨世彤.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在肾上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郑州大学,2015.

[4]曲倩倩.3.0T磁共振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15.

[5]史志勇,孙永,王娟,等.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5,42(11):824-827.

[6]郭贤熙.超声显像及CT检查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7, 24(5):740-743.

[7]楚长青.动态增强CT检查对于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0):116-116.

[8]雷鸣峰,金汉葵,王新正,等.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1):51-54.

[9]朱战勇.多层螺旋CT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7,3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