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家属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患者家属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

陈涛

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南江 636600

患者入院就诊时,由于对疾病和治疗不了解,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其中,急诊科患者的家属焦虑程度更严重。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应该采取哪些干预措施?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急诊科诊疗工作的特点

在综合医院内,急诊科室患者的病种多、抢救和管理任务重是危急重症患者入院必经科室。急诊科室的医护工作是整个医院医疗服务的缩影,不仅关系到患者的治疗预后,也会影响医院的形象。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家人的健康更加重视。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急诊科就诊人数不断增多,由于发病急、进展快,对诊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医疗纠纷事件也在增多。这其中,家属由于过度担心患者很可能责备医护人员,甚至发生激烈争吵,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也会威胁身心健康。

2.急诊科患者家属焦虑现状

一项调查中,选取1058例急诊科患者作为对象,调查患者和家属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条件、疾病类型、付费类别等;然后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家属进行评估,总分为80分。其中50分以内为没有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结果显示:出现焦虑的患者有758例,占比71.64%;其中轻度焦虑170人、中度焦虑336例、重度焦虑252例。

可见,多数患者家属会出现焦虑症状,并且处于中重度焦虑状态。分析原因在于:第一,家属和患者是亲属关系,家庭成员发生疾病会影响其他家庭成员,且家属缺乏心理准备就会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心理。第二,家属对疾病不了解,认为疾病严重会威胁生命安全或留下后遗症,继而影响家庭和生活出现焦虑情绪。第三,患者在急诊科室就诊时,家属需要在休息区等候,由于医患沟通不及时或者对医疗技术不信任,也会产生焦虑情绪。

3.急诊科患者家属焦虑的影响因素

(1)患者疾病类型。患者疾病类型不同,家属的焦虑程度也不同。其中,颅脑外伤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的家属占比分别为27.89%、26.53%、45.58%;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的家属占比分别为9.49%、26.58%、63.93%;多发伤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的家属占比分别为12.75%、63.73%、23.52%;心肺疾病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的家属占比分别为32.45%、42.38%、25.17%。可见,患者病情越严重,家属焦虑程度越严重。

(2)付费类别。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就是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患者采用的付费类别不同家属的焦虑程度也不同。其中,自费、新农合患者中,家属产生焦虑的比例为49.21%;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患者中,家属产生焦虑的比例为33.90%。由此可见,患者诊疗过程中治疗负担越小,家属的焦虑程度越轻;治疗负担越大家属的焦虑程度越严重。

(3)家属文化水平。家属的文化水平不同,焦虑程度也不同。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属焦虑发生率为35.89%;高中学历的家属焦虑发生率为32.45%;大专学历的家属焦虑发生率为12.93%;本科学历的家属焦虑发生率为10.16%;研究生学历的家属焦虑发生率为8.57%。可见,家属的文化水平越高焦虑情况发生率越低。

4.对急诊科患者家属的干预措施

(1)开展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家属的焦虑状态,一方面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另一方面积极疏导负面情绪,可采用情感支持、行为疗法、注意力转移法等,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信任感和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改善就医环境。对家属而言,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之一,是就医环境不佳,没有家属休息间。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家属的身体和心理均承受较大压力,会产生疲乏症状。对此,改善就医环境,可以在条件允许时,设置家属休息间,方便家属休息睡觉缓解焦虑情绪。

(3)加强健康宣教。患者家属的文化水平低,是引起焦虑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应该加强健康宣教,采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疾病知识,例如病因、治疗方法、预期目标等,纠正错误的疾病认知,让家属正确面对疾病,树立积极信心。

(4)完善收费制度。从收费的角度看,一方面医院要优化收费流程,先交一定押金,出院后再结算,能节省家属的体力。另一方面落实医保制度,适当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医疗负担,可以稳定情绪。

(5)耐心对待患者。患者接受诊疗服务时,医护人员应该和家属耐心沟通,入院后帮助家属了解医院患者,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尽量满足家属提出的需求,在生活、饮食方面提供指导,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综上所述,急诊科患者的病情重、疾病复杂,对诊疗工作提出了高要求。调查显示,多数患者家属存在焦虑情绪,影响因素有患者疾病类型、付费类别、家属文化水平。文章介绍了针对患者家属的干预措施,希望改善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