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8
/ 2

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李仓娟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 710089

摘要:目的:分析当前神经内科护理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时间段为2019.1月~2020.1月期间,因神经系统疾病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9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是否实施不良事件的管理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不进行针对性的不良事件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风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7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7.77%,对照组为86.66%,观察组明显更佳,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神经内科;不良事件;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前言:为了提高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1月~2020.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段为2019.1月~2020.1月期间,因神经系统疾病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9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是否实施不良事件的管理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5例。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实验,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入组标准。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3例和22例,年龄区间41~78岁,平均年龄为(52.37±1.46)岁;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5例和20例,年龄区间38~72岁,平均年龄为(48.75±2.1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实验统计。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是进行不良事件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 完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在发生不良事件后,及时的上报给护士长,由护士长上报至医患护理部,共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应对和解决措施,以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损害。同时,对于病区内发生的不良事件,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会议总结,分析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不良事件[1]

  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主导者,其护理水平的高低将会对护理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护理人员存在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不足的现象,将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不断完善其综合素质能力,掌握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其风险规避能力,进而实现护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也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将护理操作的目的、措施等告知给患者,获取患者的认可,进而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引导其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确保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2]。同时,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能够掌握其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以便对存在不良情绪状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自信心。

  1. 完善护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护理规章制度,对每一项护理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标准,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是需要严格遵守操作制度,进而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因素,在确保护理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同时,医院需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进行定期的考核,将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1.3观察指标

将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不良事件主要是包括了用药错误、跌倒坠床、压疮和管道脱出。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对于本次实验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以(%)表示为本次实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并使用X2值进行结果检验,当(P<0.05),表示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别

例数

用药错误

跌倒坠床

压疮

管道脱出

发生率

观察组

45

0

1

1

0

2(4.44%)

对照组

45

1

3

3

1

8(17.77%)

X2

12.7596

P值

<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45

35

9

1

97.77%

对照组

45

27

12

6

86.66%

X2

9.4375

P值

<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 讨论

经实验分析可知,目前神经内科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导致护理工作缺乏规范性[4]。②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欠缺,难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在出现问题时也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决。③护患之间交流过少,护理人员没有掌握患者的真实护理需求,导致护患之间配合度不佳。④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大、体质差、配合度不高、依从性差等,都会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5]

针对于神经内科存在的可能诱发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为了保障患者的身心安全,确保护理操作的有效性,必须要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完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完善护理规章制度等措施,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能够实现对不良事件的有效控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6]

根据本次实验可知,实施不良事件控制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知,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实施不良事件管理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蓉,王静. 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1):176.

[2]林小云,张晓坤,徐静. 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的预见性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8):134-135.

[3]张国新,倪雪梅,李四新. 神经内科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与价值评价[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6):54-55.

[4]张国梅,王丽梅,王雅莉,李晓艳. 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 青海医药杂志,2018,48(12):42-43.

[5]栗江霞. 118例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管理[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945-1946.

[6]王密密,杜志红. 护理风险管理用于神经内科病房护理的效果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