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8
/ 2

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于发强

黑龙江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针对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临床作用作出实验分析。方法:截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肺癌患者10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以及干预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差距显著,干预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较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上述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距,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效果显著,可帮助减少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多学科诊疗模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肺癌

前言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致死率较高。患者发病后由于临床早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肺癌阶段,给临床治疗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1]。同时部分患者在治愈后,其远期的生存率不高,对此,有相关文献显示,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可在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一定临床作用[2]。因此,本文针对本院的肺癌患者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旨在找出有利于肺癌患者痊愈的治疗方式,具体实验内容见下文所示。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截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肺癌患者10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以及干预组,其中常规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3-67岁,二期患者31例,三期患者19例,肿瘤直径在7-13cm之间;干预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5-69岁,二期患者33例,三期患者17例,肿瘤直径在7-12cm之间;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距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皆符合《肺癌诊断治疗学(精)》[3]中的肺癌患者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皆未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皆知情本次实验内容并签署意向书;本次实验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意识不清患者;排除不积极配合治疗患者。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干预组患者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进行,方式包括:①介入治疗:肺癌患者皆先进行综合检查,先将化疗LP充分进行乳化后,将其缓慢推注进肿瘤中,使肿瘤充分栓塞,此种手术方式每间隔4周使用一次,观察患者的肿瘤大小以及治疗情况,当患者肿瘤大小收缩到3-5cm时,即可对患者进行珈玛刀治疗;②珈玛刀治疗:先对患者采用CT机进行检测,一次确定患者肿瘤密集区,随后规划靶点,观察患者病变部位的大小,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按照患者肿瘤的大小,每天进行Gy,连续治疗两天后患者需休息一天再继续接受治疗,一共需要进行10次的时间,总剂量不宜超过40-50Gy;③细胞免疫疗法:将癌症患者的静脉血液抽取100ml左右,随后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胞培养,对细胞进行活化处理,培养至15天后应生成100亿左右的免疫细胞,将其输入患者的体内,每各疗程之间需间隔15天左右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以3个治疗疗程为主。

1.3指标判定

根据《2007中国肺癌临床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判,其中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口腔溃疡、甲沟炎;并发症包括心率失常、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为完全治愈、显效、无效,完全治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显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明显得到改善,未出现其他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无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并未发生太大改善,同时出现其他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治疗总有效为显效以及完全治愈的总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计算出的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帮助分析,表示方式为(n,%),若分析后显示为P<0.05,则表示本次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心率失常、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心率失常

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

总发生率

干预组

2(4.0)

2(4.0)

1(2.0)

5(10.0)

常规组

3(6.0)

5(10.0)

7(14.0)

15(30.0)

X2

--

--

--

12.500

p

--

--

--

0.001

2.2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完全治愈

显效

有效

总有效

干预组

30(60.0)

15(30.0)

5(10.0)

45(90.0)

常规组

20(40.0)

15(30.0)

15(30.0)

35(70.0)

X2

--

--

--

12.500

p

--

--

--

0.001

2.3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皮疹、口腔溃疡、甲沟炎出现的几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差距显著,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肺癌是一种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据相关临床统计,我国的肺癌死亡率占据所有癌症死亡率的首位,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有文献显示,导致肺癌形成最主要的因素与患者是否吸烟有一定的关系,同时患者吸烟时间的长短、最初吸烟的年龄、吸入烟量等与患者的病情有着直接联系[5]。多学科诊疗模式是近年来临床新引进的一种治疗方式,其主要通过将多种治疗方法互相结合,针对患者的病情给出有效的诊断,同时快速的给出患者具体的治疗方案,针对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进程进行严格的观察,可针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等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适当的调整治疗方案,给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治疗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使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间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6]

本次实验针对本院的患者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差距显著,干预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较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上述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距,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证明,采用多足额可诊疗模式,可帮助减少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小琪. 围术期护理对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19, 026(002):62-63.

  2. 马文玉.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17, 038(004):415-417.

  3. 石远凯. 肺癌诊断治疗学(精)[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2007中国肺癌临床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5. 王涛, 辛向兵, 韩勇. FTS对胸腔镜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及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影响和预后相关性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9, 34(03):67-70.

  6. 廖振涛, 张允攀, 张海波,等. 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结果及淋巴结清扫的比较[J]. 现代肿瘤医学, 2017, 025(017):2758-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