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情绪状态与遵医行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8
/ 2

探讨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情绪状态与遵医行为的影响

王 莹

黑龙江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 探讨在肺癌化疗患者中采取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其情绪状态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其采用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阶段性改变理论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遵医性,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癌;化疗;临床护理;阶段性改变理论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该疗法不良反应多,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影响临床疗效。为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本研究在我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中融入了阶段性改变理论,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样本中,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龄47~76岁,平均(67.88±8.21)岁,鳞癌14例,腺癌26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患者年龄48~79岁,平均(68.38±8.43)岁,鳞癌18例,腺癌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患者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1]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肺癌。

纳入标准:①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相关文件。②患者有独立清醒的意识且读写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感染者。②化疗禁忌症者。③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和血液系统重大疾病者。④合并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对照组化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口头健康宣讲、遵医嘱处理化疗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等,此处不作赘述。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取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包括:①化疗前阶段,做好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生理、病理等资料进行初步了解,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性格和文化程度,以此为依据,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健康宣教方案,对理解能力较差和高龄患者,可采取口头结合视频、音频、健康图册等方式来精细型健康宣教,增强可理解性,确保患者接收到健康知识,保障健康教育有效性[2]。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增进护患关系,获取患者信任;化疗不良反应多,治疗期间患者难免产生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当掌握患者心理动态,适时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同时做好家属方面工作,嘱咐家属多关心患者,为患者提供坚实的亲情后盾与社会支持。②化疗阶段,穿刺工作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时选择粗直且弹性好的血管,确保一次穿刺成功,注意避开关节与肌腱组织。化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态变化及意识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处理措施。③化疗后阶段,指导患者增加饮水量,促进药物排出,按时进行扣背、吸痰等操作,营养液输注前采用温水对营养管进行冲洗,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患者体温范围左右,并给予专用漱口水清洁患者口腔。采取音乐舒缓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舒缓心情,每次20min,2次/d,指导患者进行散步、上下楼梯等活动,确保每日有适量运动。

1.4观察标准

采取自制遵医行为量表,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进行评分,该量表分为合理饮食、坚持运动、规范用药与情绪控制四方面,每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遵医性越好。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情绪状态进行评分,SAS评分标准:以50分划界,50分以上表明焦虑症状呈阳性,且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SDS评分标准:以53分划界,53分以上表明依云症状呈阳性,分数越高,抑郁程度与严重[3]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应用(5f2e19341a758_html_9118743f11e6a7a6.gif)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遵医行为对比

观察组患者坚持运动、合理饮食、规范用药与情绪控制等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对比(5f2e19341a758_html_18f58635cc741cab.gif,分)

组别

例数

坚持运动

合理饮食

规范用药

情绪控制

观察组

40

87.51±5.25

89.74±5.14

92.36±5.21

88.36±5.31

对照组

40

82.33±4.57

81.36±5.33

86.31±4.87

80.34±6.58

t

4.707

7.158

5.365

5.99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5f2e19341a758_html_18f58635cc741cab.gif,分)

组 别

例 数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0

53.25±4.57

40.36±5.32

57.32±4.66

43.25±6.22

对照组

40

54.36±5.15

48.36±4.52

56.97±4.58

50.36±6.47

t

1.120

7.248

0.339

5.010

P

0.311

0.000

0.736

0.000

3 讨论

肺癌发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当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时,疾病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临床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确诊为肺癌时,疾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对于这类患者,临床通常采取化疗手段来延缓病情进展,以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由于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同时对患者正常细胞也可产生一定损害,化疗副作用大,可引起恶心、脱发、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化疗顺利进行。相关研究表示,有效的护理模式可缓解患者化疗时身心不适,提升依从性[4]。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在不同时期根据患者需求变化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满足患者治疗各个阶段的动态需求。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肺癌化疗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曾孝琼等[5]在其研究中表明,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与本研究报道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确保化疗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支修益,石远凯,于金明.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J].中华肿瘤杂志,2015,37(1):67-78. 

[2] 郎海燕,何汉琴.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4):819-821. 

[3] 许颖.信息-知识-行为理论护理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防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1021-1023. 

[4] 罗秀琼,任云霞,弋坤, 等.协同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3):353-356. 

[5] 曾孝琼,谭敏,任云芬.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4):484-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