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

曾均枝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 广东省中山 528425

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药物疗效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剖析。方法:以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间所收治的住院、门诊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初步筛选,选定共200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样本。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日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社会因素的干预性治疗。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理社会干预治疗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相较于患者在治疗之前的状况、空白对照组而言,都具有更好的效果。(P<0.05)。结论:实验结果证明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下加以心理社会因素的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优化作用,能够提升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成效。

关键词:心理社会;高血压;药物治疗成效

引言:

原发性的高血压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而高血压的发病诱因也在逐年研究中被逐渐补充,其中情绪、行为、生活突发事件、社会支持等等因素都已被列为诱发原因。然而目前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对治疗的影响研究却并不足够,但此类因素在整个病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除去发病过程以外,诊疗、预后也同样受到影响。故而对于心理社会因素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研究应当更加深入、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帮助患者合理用药从而促进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效果。本文为针对心理社会因素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的影响探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取样于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内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取样200例,其年龄分布大致为:45-65岁,平均年龄为52.23.67岁。

选入标准如下:超声心动图的EP在50%以上;尿检中微量白蛋白含量不大于30mg/24h、肌酐的清除率不小于80ml/min;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为高血压。

将所筛选出的共200位患者样本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数目各100位的两组,实验前通过两组样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可见,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参与本次实验的所有样本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空白对照组进行常规高血压药物治疗,实验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加以心理社会因素干预的管理治疗手段,其具体干预内容如下:结合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家庭情况以掌握患者情绪状况从而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心理社会因素干预方案;排解患者负面情绪,加强与患者鼓励性沟通;改善患者的营养饮食,指导患者进行适量合理的运用;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举办社会性活动,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所有参与实验的患者血压状况进行比对。评价标准如下:收缩压能够下降10-20mmHg/收缩压能够下降5-10mmHg为具有治疗成效,未能达到该标准者视为治疗无效。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

2.结果

2.1针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血压情况比较分析

由表一可见,在经过一定时期的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都得到了一定的优化。

根据结果对比分析可见,运用心理社会因素干预治疗的组别的血压改善状况相较于常规用药的空白对照组而言具有更好的成效。(P<0.05)

表一 治疗前后两组的具体血压情况对比

组别 数目 治疗前 治疗后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实验组 100 171.884.91 95.194.82 145.117.09 83.474.12

对照组 100 165.644.87 93.124.12 143.2411.43 84.335.53

2.2针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疗效比较分析

由表二可见,运用心理社会因素干预治疗的组别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用药的空白对照组。(P<0.05)

表二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数目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实验组 100 76(76%) 21(21%) 3(3%) 97(97%)

对照组 100 35(35%) 41(41%) 24(24%) 76(76%)

(P<0.05)

3.讨论

根据相关权威调查可知,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近800万人次由于高血压疾病过早死亡,同时有9000万人口因为高血压致残。高血压能够引起系列并发症,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为熟知的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室肥厚、慢性肾脏疾病、外周动脉性疾病、房颤、心梗、脑卒中等等,其中以冠心病、脑卒中以及慢性肾脏疾病等表现较为突出[1]

对于高血压病情的控制而言,常规用药进行血压的控制以外,存在着许多的非药物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也逐渐引起了临床的重视,比如说患者的情绪状态、生活以及用药习惯、心理健康程度等等。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中极为突出的一条,其病程发展较为缓慢。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较为反复,且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根据临床调查研究,多数高血压患者具有睡眠障碍。情形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情绪性幻觉、焦虑、抑郁等等精神性疾病[2]。这些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是剥离不开的。

由此可见,想要更好的推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成效就需要更加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治疗干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干预治疗是依据患者在入院以后针对个体进行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临床医师以及相应的护理人员对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这其中包括有生理性与心理性的双重问题,也同时包括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引起的问题[3]。临床工作者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符合实际的诊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设立空白对照组以及实验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实验组加以心理社会因素的治疗。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对治疗结果的观察比较可见:两组患者血压状况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但加以心理社会因素干预治疗的组别患者的血压改善状况要优于常规用药组(P<0.05)。其中加以心理社会因素干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而常规用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在76%。由结果可见心理社会因素对于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有着推动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控制、改善血压状况,保证临床疗效。同时心理社会因素联合常规用药能够帮助患者合理用药,减低药物的副作用带给患者的药物伤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安全用药[4]

总而言之,由研究结果可以证明,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以心理社会因素干预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能够优化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成效,该研究成果建议推广并应用于临床治疗。

参考资料:

[1]吕连萍.心理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009(001):173-175.

[2]张丽萍.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9,025(001):266-267.

[3]王雅珍,罗溪,单长鹤.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023(021):3049-3050.

[4]马婷婷,刘小慧.药学服务和心理干预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作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09):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