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蒋淑云

临武县第一中学 湖南 郴州 424300

摘要:中国学生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融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为主要参照对象,对中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意义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缺失问题,提出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中学英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研究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实践意义

我们常常看到不少学生对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津津乐道,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多,不感兴趣。这对于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步建立的中学生来说,容易产生价值取向的偏颇,容易受不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侵蚀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异国他族文化。通过对两种文化的比较和对比,可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西化,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有助于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批判性分析和理性思考与判断,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需要,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1.贯彻《新课标》理念及要求,推进文化知识教学抓细落实

文化知识的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文化学习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并将优秀文化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文化教学需要教师对文化知识进行阶段性设计与推进实施,即从感知记忆中外文化知识到理解认同优秀文化,再到内化饯行优秀文化,最后到形成文明素养;还需要文化知识的层次性演进与融合,即从感知与记忆到分析与比较,到赏析与汲取,到认知与内化,最后到行为与表征。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体现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英语文化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延续性、层次性推进;要充分考虑并体现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反映文化学习的不断深化过程。《新课标》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在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要求。如学生在必修课程中,文化知识学习内容要求是学习并初步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京剧、文学、绘画、园林、武术、饮食文化等),具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是使用英语简述中华文化基本知识,并能主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促进语言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对西方文化甚是推崇,而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因此,我们极有必要选用适量的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英语视听说材料、阅读文本充实目前的中学英语教材,在注重西方优秀文化介绍的同时,适当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篇的比例。可喜的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目标》Go for it(修订版)中就增加了不少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如八年级上册和下册:中国地理(黄果树瀑布、珠穆朗玛峰)、中国历史古迹(兵马俑、长城、故宫、北京胡同)、中国文学与传说(花木兰、愚公移山、西游记、女娲补天)、中国传统食品(月饼、饺子、粽子、汤圆、云南米线)、中国动物(大熊猫)、中国生活(中国茶、中国农村变化)等。这些文本分别以不同的语篇形式在不同的课型中予以呈现。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渗透不只是拘泥于某种课型或某种语言技能训练素材。我们从人教版教材编辑精心编排设计的内容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这些素材值得中学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好用足,精心设计,精细落实,不断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树立中国文化自信。

3.精心选择练习与测试素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许多练习、试题素材渗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考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简单的贴标签、戴帽子,而是要引导学生在文本分析、信息加工、理解运用与输出表达过程中凸显价值观教育。教学时,教师应不失时机、有的放矢、合宜有度地进行挖掘渗透。下面以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英语书面表达试题为例。假定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Jack来信询问“嫦娥四号”探测器(Chang'e-4 probe)名称的由来。请你给他回信,内容包括:(1)“嫦娥四号”登月成功;(2)嫦娥的传说;(3)中国人的登月梦。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考生在考场作文中在主体部分的写作就有如下精彩的表达。

With Chinese scientists’ extraordinary intelligence as well as their diligence, Chang’e-4 probe has successfully landed on the back of the moon, which amazed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e name of it originated from a legen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legend goes it that Chang’e, a kind-hearted woman, flew to the moon after drinking the poisonous drug in order to save the human beings. Since then, the legend has fueled us Chinese’s enthusiasm to chase after the dream of standing on the moon, and thus giving the birth to the probe’s name.类似练习、试题既能帮助学生内化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能帮助学生在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用所学英语语言加以实践、内化,使看似抽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具象化,更具示范性,凸显其育人价值导向与实践意义。

4.开设校本选修及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设校本选修课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提高学生熟练应用汉英两种语言双向交流与沟通能力,在语言实践中不断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选修课及课外活动有效补充拓展教材文化知识。在活动课、校本选修课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译电影。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收看收听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的节目内容;教师还可开展项目型研究活动、英语角、英语沙龙或戏剧表演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和形式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的路径有很多,它需要每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创新性思考,能创造性转化。比如,在课前导入活动或值日报告中,教师可以利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围绕学习话题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利用专题海报或宣传板报,或者举行英语戏剧表演,英语配音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微电影视频评比的机会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势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势必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实现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蒋淑云(1982年1月—),女,汉族,湖南省临武县人,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