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卫生系统的能力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0
/ 3

浅谈基层卫生系统的能力建设

邓涛

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卫生院 江苏徐州 221127 

摘要:基层卫生系统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公共卫生管理作用,全周期、全方位实现当前国内人们的健康需要必然要求基层卫生系统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基本的医疗服务能力、重大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等,因此,探讨基层卫生系统的能力建设就要从上述能力建设着手,不断探讨基层卫生系统能力建设增强的方式方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关键词:基层卫生系统;能力建设

基层卫生系统可以说是公共卫生管理组织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独立职能职责并且能够独立实施一定的卫生管理目标,比如社区疾病预防治疗、村镇儿童的疫苗接种、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健康普查等。

基层卫生系统的能力建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健康生活需求,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到小康阶段的一种保障能力建设。基层卫生系统能力建设包含多个方面,基本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基本疾病的治疗能力、重大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知识教育。

1 基层卫生系统的组织管理能力建设

1.1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卫生干部队伍

首先,要强化基层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两学一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落实“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基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把基层卫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其次,要选择政治素质强、懂得业务、善于管理、敢于担当、作风优良的人员做领导。因为熟悉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和相关卫生政策法规,并且热爱人民卫生事业和拥有先进基层卫生系统管理理念的领导,有利于做好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基层推进工作,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于重大事项,领导要善于使用民主集中制的领导方法,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充分吸收、扩展、完善好的思想认识,最大程度保证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再次,建设基层卫生系统的绩效考核、奖惩、职称评定机制,同时考虑职务晋升、学科平衡等因素合理聘用安排岗位人员,使不同岗位人员感觉公平、合理,进一步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全方位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

1.2制定完善基层卫生系统的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为了实现对于一个组织的人员、财务、物品设施、重大事项管理的保障,制度是一个部门、组织、及相关人员的准则和依据,它保证了行为主体的有序运行。

1.2.1一般性管理制度

一般性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卫生制度、财务制度、会议制度等等。

考勤是工作人员获取收入报酬的依据,合理的考勤制度能够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促进工作人员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考勤制度主要对工作的上下班时间进行规定,对于因故离开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请假审批权限的划分,同时对于不同原因、时间离开工作岗位的人员确定性质和处置措施,比如请假的类型有病假、事假、婚假、丧假、产假等。考勤制度还包括确定休假审批手序、销假手序、交接班手序等。

卫生制度是针对公共卫生场所、医疗器材设施、个人工作环境及诊断和医疗过程等方面进行的规定。对公共卫生场所和个人工作环境进行卫生方面的规定,有助于大众的健康和和谐社会的维护。卫生制度的建立也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维护稳定的医疗卫生秩序的途径。

财务制度要体现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的原则,要保证基层卫生管理的公益性,保证医疗、预防等正常活动的开展。财务制度要对做好基层卫生管理系统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进行规定,同时要求做好财务分析和监督检查。

会议制度是对于各种会议举行的范围、内容、目标进行规定。会议的范围比较广,有涉及能力提升的政治学习会、专业培训会、管理能力培训会等;有解决问题导向的,如财务会议、安全会议等;有依据时间安排的每天晨会、周会、月度会议等;还有依据职能范围的领导班子会议、科室会议、班组会议等等。举行会议是统一思想、协调行动、解决问题等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完成基层卫生管理系统的目标和任务。会议的制度化有助于管理的规范化。

一般性管理制度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工作流程制度等很多制度,所以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卫生管理系统的制度建设也需要不断进步,从而推动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2.2重大事务的管理委员会制度

基层系统的一些非程序性重大事务决策,比如涉及较大规模的投资、医疗设备的购置、药品的采购、职工的奖惩措施等,必须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成立管理组织及建立相应的制度,比如成立药品采购招标委员会、基层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委员会、基层医务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决定重大事务之前依据相关制度进行组织人员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切实履行。

1.3抓好基层卫生行业行风建设。

当前市场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多元化互相冲击,有些基层医务工作者信念动摇,以利益为导向,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妨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基层卫生系统要始终强化思想引导和信念坚定,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医者精神,坚守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卫生行业风范。

2基层卫生系统的诊疗服务能力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地区经济、人口、环境建设不平衡的状况越来越突出,城市社区卫生系统诊疗服务能力强于乡镇卫生系统诊疗服务能力,经济发达地区基层卫生系统诊疗服务能力强于不发达地区。上述基本情况表现在医务人员的数量、业务水平上,也表现于医疗设备欠缺、硬件设施不足和管理机制不畅等方面。针对基层诊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状况可以探索从如下方面着手解决完善。

第一、针对医务人员数量少和业务水平不高的现状,可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收入,聘用高学历医学专业毕业生,加强对原有医务人员和新聘用人员的培训学习,使整体诊疗服务能力有所提高。

第二、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建设。经济高速发展以后社会上有很多资本没有出口,引导社会上其他资源投入到基层卫生诊疗服务上是一项有益的举措。通过引入资本改善病房、环境,改善基层卫生系统平台条件,增加基层诊疗服务人员的舒适度,使基层辖区内的居民成为最终的受益群体。

第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高效的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医院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对医疗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海岛或舰船上的伤病员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项全新的医疗服务[1]

第四、解决基层卫生系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还可以建立医联体机制。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镇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2]。医联体是国家推动的医疗改革措施,这项措施可以使医疗卫生的人力、技术、设施等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合理分配,有效激发基层卫生系统的活力和发挥二级三级医院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最大限度推动区域范围内的广大居民享受现代医疗服务。

3.基层卫生系统重大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基层卫生系统承担着基本的医疗服务、食品卫生监督、疫情监督和预防等基本职能。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医疗纠纷、问题疫苗接种、重大疫情发生、食品中毒事件等群体性卫生事件。

3.1基层卫生系统的医疗纠纷解决能力

解决医疗纠纷问题要从提升医务人员沟通能力并且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开始。患者向医务人员寻求治疗首先要互相信任,医务人员要注意询问患者病情的态度、语言方式,基层医务人员要把解决病情的原理、方案、医疗条件的局限性等如实告诉患者,让患者充分了解风险因素,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从而避免发生权限责任的界限不清。

发生医患纠纷后有三个基本解决途径:一是自行协商,二是调解,包括向医调委申请调解或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三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医疗纠纷依法解决的依据是2002年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2010年7月1日实施生效的《侵权责任法》。

3.2基层卫生系统疫苗问题和疫情问题的解决能力

疫苗问题通常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山西乙脑疫苗事件和长春的长生疫苗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疫苗事件也暴露了生产、流通、监督、使用等环节的漏洞。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以后国家对有些人员实行了严厉的问责, 并且要求健全问题疫苗处置机制,做好狂犬病疫苗和百白破疫苗续种补种工作,稳妥有序开展赔偿工作,完善疫苗管理长效机制。

基层卫生系统是整个国家公共卫生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必须加强人员培训。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掌握防控知识,做到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科学采取救治、隔离和防护措施。在舆情方面加强监测和研判,严控舆论炒作,适时组织专家正面回应社会关切,避免引发社会恐慌[4]

3.3其它重大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一些职业病、食物中毒和不明原因疾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特殊的处理技术。现场调查与控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关键环节,其中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流行病学调查技术、个人防护技术、隔离技术、风险沟通技术、医学救援技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起关键作用且迫切需要发展[5]。黑龙江省在2016年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中,发生在宾馆和饭店的事件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和住院人数均为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发病总人数和总住院人数的48.4%、59.2%、和56.9%[6]。解决食源性疾病的关键在于过程控制,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增加相关知识很重要,基层卫生系统及时上报也能够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总之,基层卫生系统的能力建设是一个立体综合、互相影响的多维度建设过程。发展和完善基层能力建设还需要政府支持,全面做好基层卫生工作需要多头兼顾、整体推进,既要总结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又要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既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又要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有一定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远程医疗[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F%9C%E7%A8%8B%E5%8C%BB%E7%96%97/9004927?fr=aladdin

[2] 百度百科.医联体[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BB%E8%81%94%E4%BD%93/2607021?fr=aladdin

[3] 找法网. 法律专家:三种途径解决医患纠纷[EB/OL].http://china.findlaw.cn/yiliao/yiliaodongtai/1070178.html,2013-10-31.

[4] 高飞,张剑峰,张洪洋.黑龙江省2015年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3):325-327.

[5] 朱茜如,谢文倩,杨磊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4):487-491.

[6] 张剑峰,高飞,李敬晶.黑龙江省2016年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5):61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