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2
/ 2

探讨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蒋彩莲

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020年期间收治的2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分别接受鼻咽拭子采样法检测,以及痰标本RT-PCR法检测。比较两种采样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两种采样方法均有较好的检测准确性,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诊断的准确性和痰标本RT-PCR法检测处于相同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痰标本RT-PCR;应用效果;检测准确性

新型冠状病毒是由武汉在2019年首次发现的病毒性肺炎,今年二月份正式被世卫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截止到北京时间2020年六月末,我国累积确诊人数85204例,治愈80044例,现存确诊512例,可以发现,疫情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随着全面复工复产,以及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开始,境外输入人数增多,极大的增加了国内居民的安全性。因此,加强防控,组织疫情的再次传播,是我们当前面对的首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做好传染源检测,及早发现病菌携带者,并在严格隔离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就是一个关键的任务。在湖北疫情大爆发的时期,曾将影像学特征作为诊断的重要根据,但是随着疫情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发展,通过影像学检查并不能确定受检者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当前形势下,国内通用的权威诊断手法是核酸检测,而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依然存在着误差[1]。鉴于此,本次研究分析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鉴别作参考,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2020年期间收治的1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分别接受鼻咽拭子采样法检测,以及痰标本RT-PCR法检测。其中患者男女比例为6:5,患者年龄在2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2±3.13)岁。上述基线资料的对比上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鼻咽拭子采样检测和痰标本RT-PCR检测,对比检测结果。在进行鼻咽拭子采样检测时,首先用生理盐水让患者漱口,并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将拭子浸湿。工作人员轻轻扶好患者头部,将手中的拭子贴着鼻孔下部慢慢深入鼻咽腔,此时需要注意,鼻道整体是弧形,在深入的时候必须控制好力度,避免患者受到损伤导致出血。当拭子顶端到达固定位置后,慢慢旋转一圈,此时如果患者出现咳嗽等情况,要稍作停留,然后将拭子缓慢取出,此时采样完成。将带有样本的拭子折断,并以等渗盐溶液2mL浸泡,以离心管独立密封包装,在两小时内进行检测试验,使用荧光定量仪进行RNA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采样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其诊出率,分析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表示等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时即为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例患者经多次检测确诊,其中痰标本RT-PCR采样法诊出率为92.59%,鼻咽拭子采样法诊出率为96.3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采样方法诊出率的对比[n(%)]

采样方式

例数

检出数

诊出率%

痰标本RT-PCR法

11

9

81.81

鼻咽拭子采样法

11

10

90.90

x2

0.353

P

0.552

3 讨论

在这一年中,2019冠状病毒病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压力,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强力管控和指导下,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目前的治愈人数远超确诊人数,这是一个良好的势头。但与此同时,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全面复工复产、境外输入病例增加、治愈病例复发等情况依然不容小视,加上目前依然没有研制出针对病毒的特效药,因此疫情防控工作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普遍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在进行CT检查时可以发现有小的斑片影,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明显,严重的会出现肺实变。新型冠状病毒结构不稳定,在检测中存在假阴性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还有病毒分布的特殊性、病程长短的影响、患者病情程度等的影响,因此,多次反复检测是十分有必要的。鼻咽拭子采样是当前核酸检测的常用采样方式之一,其操作过程较为简便,通过鼻道将拭子送入鼻咽腔取样,之后进行试验。本次研究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病毒的诊断鉴别提供参考

[3]

本次研究中确诊的11例患者中,痰标本RT-PCR采样法诊出率为81.81%,鼻咽拭子采样法诊出率为90.90%,两种采样方法均有较好的检测准确性,其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根据研究结果分析,鼻咽拭子采样是一种优势性较强的采样方式,但研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鼻咽拭子采样需要将“异物”探入鼻咽腔,患者的耐受不同,对此的反应不同,可能会增加鼻咽腔的物质分泌,影响检测的结果;有些患者由于心理其他原因,依从性较差,导致工作难度增加;操作人员自身水平、能力等主观因素对于采样和检测的结果影响较大[4]。另外,本次只是选取了11例确诊患者进行研究,样本容量较小,与临床实际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出入。因此,要提高取样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应该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在当前的工作中,基本上可以认为检出率的高低会受到患者病情和病程的影响,因此对于同一患者,应该进行多次反复取样检测,提高准确性;第二,由于病毒分布的特殊性,在取样过程中应该进行多部位的采样,比如唾液、痰、粪便等;第三,应该加强不同部门的联合。有报道指出,核酸测序的不同,能够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同时这种方法也能避免操作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5]

综上所述,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诊断的准确性和痰标本RT-PCR法检测处于相同水平,而且在操作上简单易行,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宇奇, 黄艳智, 孙利伟,等. 基于毛细管电泳多重PCR方法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9, 26(10):764-770.

[2]郑美琴, 王友沛, 顾云峰,等.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在眼科医院疫情防控中的实践与有效性研究[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 22(4):247-252.

[3]段秀枝, 王旭楚, 俞攀,等. 病毒灭活处理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弱阳性结果的影响[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 43(4):358-363.

[4]马红霞, 潘静静, 李懿,等. 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结果分析[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 40(4):245-249.

[5]姚莉, 王菁, 赵晶晶,等. 孕晚期合并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例[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0, 23(3):169-171.

作者简介:蒋彩莲(1984.08-),女,汉族,广西桂林市,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传染病的预防及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