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7
/ 2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王盛莲

六枝特区岩镇第一小学 贵州六盘水 553533

摘要: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给予相关的重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其阅读表达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对于学生的词句训练,培养其正确阅读方法,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进行其他学习的基础,无论对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是写作水平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眼界得到打开,对于事物的一些看法也会有所改变。除此之外,阅读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得到相应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更加积极的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与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初始阶段,通过自主阅读和探究,小学生无法快速掌握阅读内容。为此,语文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并且要重视阅读教学,利用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阅读内容认识、了解大千世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语文水平出发,制定有效的阅读教学长效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语文阅读,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

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设计有趣的阅读活动,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同时,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掌握每位学生的阅读表现情况、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引入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结合课内教学,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快速完成本次课外阅读。只有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学生才能全身心的参与到阅读中,感受到语文阅读课堂的乐趣。

2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在的问题

2.1教师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传统的教学总是以考试为主,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让学生沉浸在枯燥的提分技巧上,而老师也不太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此导致了学生只在课本的生词和文章的基本了解上下功夫。如今新课改进行中,素质教育全面推行,教学应该朝着多元化发展,因此教师也应该摆脱曾经一味地教学生识字写字、背诵课文等传统项目。这样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对其给予更多的重视。

2.2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范围不够宽阔

课本中给出的内容太过片面,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传统课文里的内容,这会让学生的视野比较窄,同时小学生往往接触的事物也比较局限,因此会对文字性的课本没有太多兴趣。教师应该开拓自身的教学思路,在备课的过程中搜集一些课外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广泛意义地去涉猎阅读范围。教师可以跳出原有的固定化阅读素材为学生创造更自由的阅读空间。比如讲解《画杨桃》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教学道具,让学生亲身体验,然后将过程记录下来。如此一来,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更加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通过具体的实践,也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

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3.1教学导入环节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学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步骤,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导入这一环节,以此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与学生产生互动,帮助学生提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教学的开始给学生提出课文中相关的问题,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带着问题去阅读查找正确答案,对此调动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加大了学生的阅读参与力度,为更好的开展语文阅读提供了有利保障。例如学生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由于课文比较长,教师考虑到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该文章。于是教师向学生们提出相关问题:“豆荚里的五粒豆子到最后分别去了哪里?哪一颗豆子作用比较大呢?”看哪一名学生回答的比较正确。由于学生们想要获得教师的夸奖和表扬,积极的去投入阅读之中。有的学生仔细的进行阅读,不懂的词语或者生词标注出来,通过词典进行查阅;有的学生一目十行,快速的想要找到正确答案。到最后学生的阅读了解到五颗豆子各自的去处,学习到最后一颗豆子不顾身边环境如何,坚强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中让学生们引发思考,最后一粒豆子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教师安排每一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与学生进行分享,为更好的开展语文教学提供了保障。教师在教学导入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此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进程。

3.2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营造逼真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课本教材带领着学生进行阅读,学生长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阅读激发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情感,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显著提高。针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课文中的内容及画面,逼真的画面和音乐的烘托,很快吸引学生的眼球,把注意力投入其中。随后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以及文中的深层意义,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着显著提高。例如学生在学习《盘古开天地》一文时,该文章充满神话色彩,只凭课文中的文字进行畅想,很难想象出课文中的传奇和壮观。因此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有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画面中的景象以及视频中的解说深深的吸引学生们的眼球,了解到盘古是如何把天地分开,又是如何形成如今的天地。多媒体展现的画面,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想象,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3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较大,这直接影响了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与学习,导致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学生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目前所呈现的一个现象便是学生整堂课都在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课余时间也被大量的课后作业所占用。由此可知,学生的阅读内容便只能局限在教材中。那么,作为教师应当摆正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做到将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引导,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丰富自身见识,使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有效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与家长密切联系,适时沟通,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自主阅读时间,同时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籍,例如《海底两万里》这一书籍,对学生想象力进行一定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阅读过程中有所获益。

结束语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应该引导性地教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大有裨益,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办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科学提升语文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彩焕.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117.

[2]黄宗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84.

[3]郑丽.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N].科学导报,2019-01-22(B02).

[4]吴立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7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