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主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7
/ 2

试论主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张良

黄石艺术学校(艺术高中) 435000

摘要:主题式教学是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为导向提炼特定的教学主题,围绕主题整合相关资源和设计教学活动,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该教学方式的合理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策略。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 理论依据

主题式教学是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为导向提炼特定的教学主题,围绕主题整合相关资源和设计教学活动,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

在实施主题式教学时,教师综合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内容特征等多因素的条件拟定主题,依据主题搜集和整相关的教学资源,围绕主题核心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增加教学过程的目标性和导向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围绕既定主题开展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实现高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在主题框架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是符合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的。

1、系统论的要求

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早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了系统理论:任何系统皆为完整的有机的体系,它不是简单地叠加或组合单独部分,各组成部分在单独状态下不具备系统的整体功能。1

主题式教学是符合这一系统论的,袁顶国对此进行过系统论证:“主题式教学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性设计,注重教学设计时,把三维目标、探究环节、教学主题、师生互动及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统一思考,该设计能使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有效体现。”2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了改编,由编年史改成了以专题形式呈现,使得知识更加分散,结构也不够紧凑,进而更要求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和史料的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在教学设计方面要侧重系统的整体设计。

2、认知发展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

高考历史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以全国卷为例,湖北省高考历史平均分在文科综合中近几年都属于最低的,也导致了历史学科在高考文综试题里面的顺序变化,由排在地理之后改到排在政治学科后面,试题难度可见一斑。根据认知发展理论相关观点,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它具有连续性,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需要进行重组形成新的系统,历史学科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不同的史学观念,如生态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等,这些历史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着重考虑,在课堂教学上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确定教学主题。“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和通过教学可能获得的能力之间的差异。”3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在教育理论研究中光芒万丈,大多研究者都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带有一定的难度,增强学生的挑战性,激发主动性和积极性,突破其现有能力水平,挖掘学生潜能,跨越最近发展区进入更高发展阶段,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难度,使学生的发展能力持续提高。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围绕教学主题进行高度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创设教学情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要求

“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七个层次,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4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艺术班的学生在文化课学习学习上往往比较自卑,在主题式教学下可以通过创设由简到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在解决问题后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人们对自己在完成某项工作时,能否自信地利用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来完成这项工作的感觉就是自我效能感”5,在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可以给不同小组分配不同的活动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来完成小组任务,教师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鼓励,学生完成任务后会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

4、双中心教学观的要求

新课程所带来的新理念需要教师改变一直以来延续的传统教学观念,有机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明确学生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主题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教学是“教”与“学”的往来、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你来我往,彼此相互沟通、交流、探讨、启发、补充、弥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各自的思考过程、以往经验和独到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变化、亲身体验与观念更新,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用新鲜感获得新发现、新认知,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有效目的,使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相得益彰。在主题式教学下,学生与教师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开展互动,充分体现了双中心教学观强调的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职能和不同作用,促进教学相长。

综上,主题式教学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与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相适应,可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美]冯·贝塔朗菲. 一般系统论 基础 发展和应用[M]. 林康义,魏宏森等译.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30,序言

2 袁顶国:《从两极趋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 Vygotsky ,L.S.Mind in S ociety :The Developm e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 M ] . Cambridge ,MA L:Harw ard University Press , 1978 .

4 [美] 马斯洛等著.人的机理 .林方主编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5 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 J ] .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2):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