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与“泥”一起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大班幼儿与“泥”一起玩

伍碧群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经华幼儿园

(摘要):指南指出大班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而陶泥的材料是无限的,任何的物质都可以成为陶泥的制作材料,孩子操作各种各样的无奇不有的材料的过程中非常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发展,陶泥除了材料丰富还有它的可塑性是无穷的,一块泥可以千变万化,让孩子一玩就不肯放手,让陶泥有着无可代替的地位,这着实能吸引孩子的制作欲望,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只要我们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我们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材料,给他们一个宽松的、自由的空间,一种好玩的方式,让陶泥课程变得更有趣,就能够激发他们操作的欲望,让他们与“泥”一起玩!

(关键词):大班、泥、玩

首先我们要了解大班孩子在陶艺方面的发展特点,然后因材施教。指南指出大班孩子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他们的思维已经是具体的,不再是片面的了,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已经掌握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他们能长时间并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制作方法,他们学会了先做制作的构思,想出制作的方法和步骤,然后根据计划操作;他们的表现欲强,在交往中,他们开始了合作意识,会自主选择喜欢的朋友一起进行合作性游戏,在合作的时候能够服从大家的意见,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艺术作品以及对作品的评价。现在,我们要从大班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兴趣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中学。

一、 创设条件,引起他们玩的兴趣:

杨绛先生说过:好的教育首先启发兴趣,所以我们要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

的、各种形式的陶泥作品,丰富幼儿感受和体验,让他们对陶艺产生浓厚的好奇心:

(一)、去小学体验不一样的陶泥课程,参观小学生制作的陶艺,并在小学老师的指导下制作陶艺,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他们的陶艺作品;

(二)、带幼儿参观传统民间艺术或者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我们佛山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我们带孩子去石湾陶瓷镇参观,感受各种陶艺作品,观看大师亲手制作陶艺,让孩子大开眼界,真正了解陶泥的历史和感受它的魅力;

(三)、去美术馆、博物馆等地方欣赏较有名气的陶艺作品,作为一次美好的艺术熏陶;

(四)、我们可以以图片方式展示,也可以积极收集家里的一些陶艺作品或者小朋友做得比较好的作品摆放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让他们自由摆放收集的作品和他们的自己创作作品,让他们随时见到,进行无时无刻的熏陶,我们可以以梦工厂、鞋店、娃娃专卖店、过家家、乐乐点心、玩具俱乐部、家具城等等会展中心呈现,并让他们共同设计这些会展中心,并且要定期进行更换,这样集思广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一些亲子制作活动,让他们亲子关系更加有粘度的同时,更能接触更多不同的陶泥作品。

陈鹤琴老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由此可见,我们要不断刺激幼儿的视觉,让他们无时无刻都有新的刺激,这些精神粮食对孩子的视觉听觉都有很好的冲击作用,让孩子有着最基础的认知、经验,和美的熏陶。

二、丰富材料,增加玩的层次感:

艺术有它的不随意性和随意性。只要有艺术效果,就不拘泥于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们除了陶泥的基本工具,如擀泥棍、陶工木片、塑形木刀等材料外,生活常用的材料必不可少,它们是刺激他们灵感的圣物,如小珠子、毛线、小贝壳、花生壳、松果、蛋壳、剪刀、牙刷、笔、篮子、报纸、小球、甚至叉子、梳子、勺子等等。陶泥只要你想到的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的辅助材料,让他们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大胆去进行创造,或许这样会出现一件件有意思的作品。

各种各样的材料可以吸引他们的眼球,我们要让孩子把材料和工具变得“一物多用”,能够“以物代物”,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不断刺激他们的灵感,让他们对陶艺活动的兴趣继续升华,玩得乐乎其中。

三、题材贴近生活,让他们越玩越有意思。

由于进行陶艺活动时我们不但要出现这种物体的大概特征,还要利用各种手法呈现出来。这就要求他们对制作的内容起码是有初步的了解。记得有一次课堂中,我选择了做荷花,我还特意让他们看了一些图片,但做出来的效果都是千篇一律,后来我让他们去附近的公园观察荷花,结果到第二课时的荷花有开放的、含苞欲放的、半开的、结果的,各种各样的荷花都呈现出来了,因此我们要根据大班孩子的生活经验与他们共同设计不同的主题,让他们做活动的主人。每个孩子都有天马行空的现象力,只要给他一遍地,他们就会开满鲜花,孩子就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着无限的遐想,如生日蛋糕、小兔子等等都是他们喜欢的经常见到的东西,我们鼓励幼儿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耐心观察细节部分,并且留意身边的新鲜事物,有敏锐的触角,丰富自己的经验,然后与幼儿共同确定陶泥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如:《生日蛋糕》、《快乐的毛毛虫》、《花儿朵朵开》,《小小理发师》、《可爱的小鸡》、《盖房子》、《蔬菜大集会》、《马路上的汽车》、《快乐农舍》、《升空的飞机》等,,我们要循序渐进,不能够一步到位。所谓各花有各爱,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捏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比如,喜欢小动物的小朋友可以捏出小鸡、小鸭、小刺猬等,喜欢水果的小朋友捏出苹果、草莓、菠萝等。当然新颖的题材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催化剂,陶泥也不例外,同时选择孩子熟悉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作为题材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想法,创作空间无限放大,玩法就更丰富!

四、自由创作,玩得无拘无束。

(一)、减少干预,给与足够的空间;

我们要和他们建立伙伴式的关系,不要过多的示范,记住多了干预就少了创新,在幼儿动手泥塑过程中,他们会尝试多种材料或者表现手法,我们只要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完成作品,我们要适宜指导,点到为止,不能为追求我们心中的“完美”,而多加意见,我们只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创新行为,马上表扬,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老师要以合作者的角色帮助他们,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

(二)、多种教学形式,快乐创作:我们可以利用把各种技能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把主题变成故事、运用情景代入法、瓷泥三步走(探索——规范技能——想象创意)等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三)、愉快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让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让他们自行协商,想办法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在创作过程中发生冲突,教师不要马上帮他们解决,应静观其变,看看他们的解决方法是否有效,教师再做出适时指导,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开放性的创作氛围,让他们有更好的合作和方法。 

(四)、恰与其份的评价:

大班的孩子开始懂得了一些小道理,他们需要我们对他的尊重与理解,我们要允许他们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美术没有对与错,我们不能否认他们不同的表现手法,更不能对幼儿只停留在在表面层次上的赞赏,我们先具体地肯定他们制作的优点,然后旁敲侧击地指引他提高。

在孩子们的眼里只分为好玩与不好玩,而泥土的多变性让孩子们释放真我,那陶泥无疑是属于好玩的,他们天生就是玩泥高手,陶泥好像就是一个魔法师,让他们一见到泥土就马上有无尽的想象力,他们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自由地捏、团、搓、揉,一会功夫,一个神奇的作品就出炉了,泥土在他们手中是千变万化,我们要创造条件,丰富材料,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自由创作,相信他们会玩出特色!玩出精彩!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9月。

  2.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大班陶泥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指导策略》作者:庄新宇,1005-6017,2014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