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迎全运重点场馆及道路景观提升工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天津市迎全运重点场馆及道路景观提升工程研究

金文海

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天津 300222

【摘 要】:城市事件中如何突出城市事件景观,本文以全运会工程实例论述城市事件中依托场地条件,如何在城市街景提升中协调融合进行全要素系统治理,建立街景评价体系,将城市街景塑造成为高品质、富有生机、充满魅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关键词】:城市事件;街景;提升;品质

工程背景

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举办。当这一城市大事件来临时,天津市理性地统筹迎全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成为天津市迎全运各项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将节约、低碳、安全、环保理念贯穿始终,紧抓发展机遇,把服务天津城市事件与保障改善民生统一起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优化生态和生活环境,成为提升城市品位及建设美丽天津的有效途径。

工程概况

天津市迎全运重点场馆及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作为迎全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工程,工程范围主要涉及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重点入市口、全运村周边及迎宾线26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包括从建筑立面整修、园林绿化、夜景灯光、道路家具配置等内容,实施全要素整治,多维度治理,全覆盖提升。工程涉及市内六区、环城四区以及静海区,道路全长约196公里,绿化提升总面积为90.7万平米,工程概算约5亿元。

工程设计理念及策略

本工程作为城市景观提升型规划中的一种重要类型,项目规划中坚持精细化、精致化理念,突出迎全运类型的城市事件景观,着眼于城市旅游形象,提高场馆、道路和游览街区的绿化品质,提升城市“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序化”水平,实现市容面貌整洁靓丽、生态环境清新宜人的观光美感和良好印象。设计中运用“五个突出”规划策略:突出塑造每一条道路的个性特色,形成不同风格的鲜明形象,提升道路辨识度;突出植物景观色彩搭配,补植应季植物品种,形成事件景观的庆典氛围;突出营造高标准的行道树序列,结合城市路网结构,形成秩序林荫绿廊;突出城市背景“佳则收之,俗则屏之”,对道路两侧城市背景进行梳理,优良的城市背景将预留透景线,劣质城市背景将通过密植绿带遮挡,充分利用植物透景、障景的手法,与环境协调益彰;突出完善景观细节和服务设施,强化以人为本服务功能。

工程设计特点

1、提高标准,讲求效果,科学建立城市街景绿化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网络抓取获得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海量街景图片, 基于 Arcgis 等数据处理分析平台,将街景图片的经纬度坐标与实际踏勘获得的空间数据进行关联,利用空间形态数据和街景图片数据建立街道空间品质量化研究的基础数据库,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客观物质空间与主观感知认同的双重维度构建街道空间品质测度体系,包含路面可行性、设施便利性、路网通达性、功能多样性、步行安全性、空间舒适性、色彩丰富性及场所社交性8项评价指标。对具体的指标体系构建、权重赋值、总值合成等方面进行梳理提炼,形成了“景观舒适模式”城市街景绿化评价指标体系。

2、突破边界,突出重点,协调融合进行全要素系统治理

从简单化、模式化、传统的“划红线—研究制定设计方案”的设计模式,向增强针对性、创新设计理念和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设计成果方面转变。开拓思路,减少条条框框束缚,弱化设计条件,增强设计边界发挥想象空间的方式,从单纯的景观设计为目标向关注空间塑造乃至关注城市功能结构发展转变。景观提升中引入全要素城市道路街景提升设计理念,一是改变以往“就道路而做道路”的“单一系统”建设理念,将道路作为一个城市整体空间来打造,将道路涉及的“6大系统,90项要素”做统筹考虑,统筹设计,统筹施工;二是改变以往设计规范只满足功能上的要求,缺少品质提升方面的指引,制定相应分区分功能的高品质提升设计导则指引;三是重新将人的需求作为重要取向,兼顾步行和慢行系统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实现交通性道路向生活性道路的转变。

按照“标本兼治、治建结合、分级负责、网格管理、注重长效、严格考核、强化监管”的原则及“生态、精致、美观”的城市定位,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实施街景改造工程,提升绿化品位,精塑建筑风貌,完善公共设施,净化城市空间,切实解决城市容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迎全运重点场馆及道路周边环境显著提升质量,高标准打造靓丽的城市形象。

3、运用动态生长性景观策略,提高道路绿视率和绿廊氛围

道路绿化景观提升重点是对界面形态的控制,通过高标准林荫绿廊连续性的界面对沿街表面形态的控制,林冠线、建筑天际线协调融合;根据城市交通干道60公里时速测算景观尺度及核心关注的景观要素布置单元,建设初期道路两侧以密林式种植防护性呼应为主;发展期道路逐步由防护密林改造提升逐步显现绿地的景观性,形成动态生长性景观道路。景观提升注重提高城市道路绿视率,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植物在道路绿化中比例, 优化丰富道路绿化的空间层次结构,利用有限的绿化范围注重垂直性和立体性绿化,保证绿视体验,提高绿视率水平。

4、突出花化、彩化氛围营造,开展应季花卉植物研究应用

将营造全运会大事件氛围作为规划的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大事件营造氛围的特殊需求,进行了迎宾情景分析,提出具体的花化彩化改造方案,制定出服务于天津全运会氛围的规划。在规划阶段,项目组积极调研并开展了全运会期间表现良好的天津植物选择课题研究。对天津市近五年引进的新优植物品种进行取样考察,以应季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期间表现良好的色叶树和盛花期灌木、花卉为主要调研对象,综合评价植株规格、形态、枝干健壮程度、叶片生长情况、病虫害影响四个标准,对植物生长势进行分级分析;通过对斑块绿地、带状绿地、节点绿地、垂直界面等不同的空间类型的调查总结,对植物品种的适宜性和重要值作出图表对比;对老化退化植物品种取缔和替换,最终选取68种新优应季植物应用。规划设计同步考虑本次工程远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服务价值,灵活运用移动装置和装配设备,合理优化和丰富节点景观,赛时以“激情、热烈、友谊”为主题,服务于选手和游客;赛后倾向于“生态、健康、活力”的氛围,便利于市民休闲生活和健身运动,和对工程未来的影响和赛后利用作出评估和建议。

5、注重城市文化风貌环境品质,突出智慧科技元素

规划建设的重点从关注城市中的“物”的建设, 向关注城市中的“人”的生活舒适性和幸福感转变。注重市民在城市空间中的体验,注重文化风貌环境品质营造,让生活在那里的人感到安全、方便、舒适,将城市街景塑造成为高品质、富有生机、充满魅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景观提升中尊重历史,延续文脉,考虑与城市的传统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地貌、环境、地方习俗相协调的因素,对于特定现状所限定的形状、标志物的主题、铺地材料及图案的特征以及植物的地方性等,设计中都加以充分利用,运用形式、色彩、光影、地形、风貌等综合手段建构城市公共空间的个性。编制街景规划和设计方案,从地面到建筑立面和公共空间,因地制宜,突出路段特色,全方位、立体化实施改造出新。具体改造内容,根据道路状况、功能配套、建筑风格、街道特性及人文环境等不同,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原则,系统实施路面改造、绿化提档、立面美化、招牌整治、杆线入地、色彩规范、交通优化等工程。同时结合智慧科技元素充分融合城市家具、街景小品、夜景亮化等要素,形成点、线、面协调呼应、相得益彰、特色鲜明的整体景观效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