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案分析

马义明

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 731100

摘要:目的:为了降低临床普外切口感染的发生,本文对普外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干预措施进行简要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一2020年8月间普通外科进行临床手术并产生切口感染的患者100例,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两组病例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选取其中50例采用抗生素治疗方式,作为观察组;选取其中50例采用引流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对感染数据进行跟踪调查和记录,进而对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有效干预方案进行探讨。结果:经过对跟踪数据的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手术处理,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患者营养状况,切口引流操作以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均对普外切口感染成相关关系,且使用抗生素等积极临床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切口治愈的时间,采用有效地预防感染措施以及对切口感染予以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普外切口感染。结论:在普外切口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造成伤口感染的因素众多,且选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预防普外切口感染的发生,有效的治愈普外切口感染的情况。

关键词: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干预方案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使得各行各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医疗行业自然也不例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医疗行业的器具的更新升级,使之更加智能化精确化,而普外手术是其中受影响最深的医疗领域之一。而众所周知普外手术是通过切除体内病理物进而治疗众多重大疑难疾病致使患者身体恢复健康的主要手段,而该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不同类型的手术切口,切口的不同类型以及大小多由普外手术的方法和手法决定。而普外手术后其切口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也是常见情况,是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健康的术后并发症,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普外切口的治愈率,减少康复时间,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我们必须对普外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干预方案进行简要分析,着力预防和治疗普外切口感染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8月一2020年8月间普通外科进行临床手术并产生切口感染的患者100例,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53:47;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55:45。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两组选取的对象的男女比例以及年龄段上没有明显差别;另一方面,选取的病例的对象不存在药物过敏史,精神疾病,循环呼吸系统疾病等影响研究的疾病,保证选取对象和所得数据具有可研究性。

1.2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8月一2020年8月间普通外科进行临床手术并产生切口感染的患者100例,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两组病例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选取其中50例采用抗生素治疗方式,作为观察组;选取其中50例采用引流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手术处理,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患者营养状况,切口引流操作以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寻找出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手术处理,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患者营养状况,切口引流操作以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表一: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表

5f645bb254cba_html_4792b8860f9a32ae.gif

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

n(患者数/例) 50 50

年龄(岁) 58.4±11.9 50.2±10.22

手术时间(h) 3.17±0.61 2.06±0.38

住院时间(d) 15.81±3.29 12.91±3.04

手术切口长度(cm) 9.3±2.6 7.4±2.2

患者营养不良(例) 15 9

切口引流(例) 16 8

侵入性操作(例) 14 9

经过对跟踪数据的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手术处理,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患者营养状况,切口引流操作以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均对普外切口感染成相关关系,且使用抗生素等积极临床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切口治愈的时间,采用有效地预防感染措施以及对切口感染予以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普外切口感染。

3.讨论

从上述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年龄,手术处理,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患者营养状况,切口引流操作以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均对普外切口感染成相关关系,是普外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经过临床研究表明,我们要对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进行有效干预,对在普外手术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首先,在普外手术开始之前一方面要对患者的身体各方面机能进行全面而充分且具有针对性的检查,一是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是否有过往病史,是否有过敏药物等情况,二是保证患者的病症是否只能采用开胸的普外手术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在患者进行胸外科手术之前根据患者的病症做好相应的手术工具,手术部位等的严格消毒工作,诱导麻醉以及后期的全身麻醉和常规的胃肠减压等普外手术术前准备工作。其次,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应当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健康教育以及相关告知工作,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手术方案,术后护理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知识,解决患者及其家属的关于手术的内心的疑问,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第三,在手术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尽量选择患者舒适的体位进行手术,加之手术时间一般比较长,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可以在患者的皮肤下垫上软垫,同时也应当保证手术室温度始终处于令患者舒适的温度,避免患者由于手术室温度过低出现应激反应等;另一方面在对患者进行切口后逐步分离皮肤和肌肉组织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结扎较大的血管,以免出现大出血,在分离组织时注意避开神经;另一方面,在确定手术部位,手术方案以及患者病变处以及身体情况等的实际情况后采用相应的合理的手术方法,在此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进行尽量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度,手术完成缝合之前在胸部内注射消炎药物,注意不要留下空腔。第四,在手术结束之后,要充分的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周的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切口制定不同的术后护理方案,对于切口过大的患者必要时应当给予激素治疗。

综上所述,在普外切口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造成伤口感染的因素众多,且选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预防普外切口感染的发生,有效的治愈普外切口感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胡莹.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J]. 医药卫生(文摘版):00282-00282.

[2]张海燕. 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 2015, 000(009):1914-1915.

[3]郭少琴.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5.